爱宝宝,要从顺应喂养开始

发布时间:2022-07-08 14:28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 喂养宝宝是科学,更是爱的艺术。如何让宝宝愉快接受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既不能吃得过多造成肥胖又不能营养不良,根本在于父母要学会科学的顺应喂养,避免“费力不讨好还被宝宝烦”。

    顺应喂养,指将社会心理学和儿童发育心理学应用于喂养过程,在顺应性养育模式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婴幼儿喂养模式。顺应喂养强调父母或抚养者和孩子在喂食过程中的互动,鼓励孩子及时发出饥饿信号,父母给予及时、恰当的回应,目标是教会孩子养成独立进食的良好习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就提出“顺应喂养”概念,中国营养学会在《0—6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和《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也把顺应喂养纳入其中。顺应喂养对儿童生命早期的营养、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那么,父母该如何实施顺应喂养呢?

    1.喂养要顺应宝宝的需要。出生后的宝宝已具备“冷暖自知”“饥饱自知”的生理本能,比如,小宝宝饥饿时会用吸吮手指、不安乱动、哭闹等肢体语言与行动,向养育者表达哺育需要;当宝宝吃饱时,会用将乳头顶出、摇头避开等方式表达。养育者要能够敏感、及时体察到宝宝发出的信号,尊重并信任宝宝给出的讯息并给予合适回应,宝宝饿了及时给予,宝宝拒绝进食不要强迫,尤其应避免“有一种饿,是妈妈觉得我没吃饱”。尊重顺应孩子的感受,使宝宝感到自己的需要被接受、被接纳,会让宝宝对自己产生肯定、对环境产生信任与安全感;如果宝宝的需要总被外界环境所否定,就会让宝宝怀疑自己的感受不正确从而否定自己。

    2.喂养中养育者要专注与孩子互动交流。在婴儿的世界中,进餐时是增进亲子互动和表达爱的最好机会。比如,母乳喂养的小宝宝,母子间要保持眼神交流,妈妈要专注耐心地体会宝贝发出的肢体语言;大宝宝们坐在餐椅上和家人一起用餐,要鼓励宝宝自主进食,用肢体和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等。

    3.保持耐心爱而不“溺”。顺应喂养并不完全是宝宝想吃什么就吃、不想吃就不吃的随意喂养,而是要选择营养丰富、多样的食材,应用适合宝宝生长发育阶段的制作方法,在一定规则下的“顺应”,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耐心,爱而不“溺”。比如对孩子不爱吃却营养丰富的蔬菜类,需要父母发挥创意和想象,做成饺子或花样拼盘,为宝宝变换花样去提供,多次提供后宝宝慢慢会习惯各种质地口感的食物。要耐心为宝宝建立良好进餐习惯,如保证宝宝良好作息,设置相对固定的进餐时间、地点、座椅、餐具,进餐时不玩玩具、不看手机和电视,每餐时间不超过30分钟等进餐规则,并循序渐进地执行这些规则。

    4.顺应宝宝的进餐能力,鼓励宝宝独立进食。宝宝8个月时就可开始培养其独立吃饭,在顺应喂养过程中要及时锻炼、鼓励、发挥宝宝手的抓、握及手眼协调能力。比如,9个月的宝宝已可抓握小长条类指状食物,养育者应准备好适合宝贝的指状食物,鼓励宝宝自己握着去舔、去咬、去咀嚼。如果在该回应的时候不回应或否定孩子的需要,如有些家长害怕弄脏而不让孩子用手拿取食物、怕孩子吃得慢吃得少而全程喂食等,这都会成为以后宝宝喂养上的“坑”。

    顺应喂养是形成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的基础,是贯穿孩子整个养育过程的主线。希望父母们能够正确掌握,让喂养宝宝的过程成为科学、愉悦的亲子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