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确需要被“发现”

发布时间:2022-11-30 17:56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 鉴于世界上近20亿儿童的现实(2019年统计),提出儿童史的概念,不能算作匪夷所思。具体到中国,2.5亿儿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显然也不能被忽视。

    这是笔者从最近举办的一个儿童史学术论坛获得的感受。令笔者惊诧的是,即便在世界范围内,儿童史研究也只不过六十年。这与儿童在人类发展和个体生命中必然存在的意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仅从现实看,每个家庭、每对父母,都在各自的孩子身上进行着不间断的发现。广义上说,这类生活中的经验,辅以市场概念下的育儿经,基本代表了当今成人世界对儿童的认知水平。而转换为历史视角,每一代家庭和父母的经验累积,构成了成人世界对儿童的认知历程。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占据人类文明最重要构成之一的教育,才得以在理念和实践上不断更新、发展。

    所以,来自家庭背景下对儿童不断发现的意义,应该被所有家庭成员意识到。举个例子:新学期开学之际,不断出现关于暑期作业的“趣闻”——或萌娃最后几天“疯狂补作业”,或作业被雨淋湿孩子委屈落泪……这些都是暑期作业映照于儿童的真实感受。而他们的“疯狂”和“委屈”,并不仅提供了“趣闻”,更证明了暑期作业带给他们的压力。作用于家长,则至少可以反省暑期作业的功过得失;甄别哪些压力是必须的;即便是必须的压力是否也存在技术改进的可能……对暑期作业具有反省意识的家长如果超过三成,则能够迎来对暑期作业这一传统制度的实质性改良。

    论坛有云,儿童史的意义在于,“增进人们对各历史时空童年体制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更好、更准确地定义儿童在社会中的位置,改善与儿童有关的社会政策和措施”。这一表达符合学术研究服务现实生活的本质,同时也给并不在学术领域之内的更多人,提供了真正尊重儿童、平等相待的启示。今天,电视主持人们已经知道了蹲下身来与儿童交流的必要。但这还远远不够——成人世界更应该把放低的姿态从肢体重新投射到内心,做到身心如一,形成自然。也唯有如此,对儿童的发现,才可能变成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