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彰显父爱真情

发布时间:2023-05-25 15:33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 一天,儿子“叒”认真地告诉我,贝克汉姆和朱泳腾经常下班回家陪孩子玩,并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我知道,前者是体育明星,后者是国内影视明星。此前,一个朋友问我,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到底该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责任,怎样做才是一个好父亲。朋友的“三问”和儿子的期待,让我心生愧疚,并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我自己一直在努力地做一个好父亲,但怎样做才是一个好父亲呢?

    有人说,要论好父亲,《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算一个,这当然是戏言。但至少,黄药师关心黄蓉,教她武功,经常暗中保护她。

    无论怎样定义好父亲,我从儿子絮絮的话语、殷殷的神情,以及其他孩子的话语中发现,能经常陪伴孩子,是孩子眼中好父亲的基本条件。

    陪伴,就是伴随、做伴,是空间上的近距离相守和时间上的延续、延长。有人说,我很忙,很辛苦,要开会,要出差,要赚钱养家,没时间陪孩子玩。殊不知,母亲在家带养孩子、陪伴孩子,才是真的忙、真的辛苦。有一部电视剧,女主人公对孩子的父亲吐槽:你才带了几天孩子就感到辛苦,我天天如此,难道就不辛苦吗?

    教育抚养孩子,也是父亲的责任和义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父亲的参与。有研究显示:婴儿出生后,就表现出了对父亲的强烈依恋感,每当父亲出现,婴儿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看,表情很活跃。尽管神情还有点儿紧张,婴儿仍然跃跃欲试地渴望被父亲拥抱,因为在照料孩子时,父亲稍显“粗鲁”的爱抚动作,如经常晃动孩子,或者把孩子高高地举起示爱,让孩子体验“飞”的感觉,体验着开心和刺激。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乃至父亲情绪对孩子的感染,点点滴滴地影响孩子的发展。母亲也在竭尽全力地抚育孩子,但没有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在个性发展方面多少是有欠缺的。比如适应性差、人际交往能力薄弱、胆怯、自尊心不强、情绪不稳定等。所以,父亲少看一会儿手机,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应该能挤出陪伴孩子的时间。

    父亲要做有效陪伴的人,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人确实和孩子待在了一起,却没有全身心投入,一会儿看手机,一会儿接电话,或者对孩子的表现没有及时、恰当地回应,以“嗯”“啊”应付了事。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堆积木,我坐在一旁看报纸。孩子问:“爸爸,你看我搭得对不对?”我当时正忙着看新闻,心不在焉地说:“对。”过了一会儿孩子又问,“爸爸,你看我搭得桥结不结实?”我又敷衍了一句:“结实。”我说完赶忙又低头继续看报纸。话音未落,哗啦一声,孩子搭的桥塌了,孩子委屈地大哭,说:“爸爸骗人!”

    很多父亲的做法可能和我当初的情形一样。有效地陪伴,需要付出时间,需要专心投入,和孩子有互动,对孩子有回应,不仅是行为上互动,思想上、情感上也要有交流、有碰撞、有回应。我后来反省自己,心不在焉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不是回应,是应付。

    一位小作者在写给他的爸爸的信中说:“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读后我感触良深,有多少孩子渴望父亲们能停一停忙碌的脚步,和他们待在一起,大手牵小手,一起玩游戏、一起爬山、一起嘻嘻哈哈地说笑,甚至一起在草地上打个滚儿。

    父亲陪伴孩子,能把母亲给予孩子的内容之外的领域展示给孩子,让孩子学习、模仿和借鉴,父母相互配合,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强、勇敢、热情、坚定、冒险、温和、善良等品质,为孩子的人格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贝克汉姆和朱泳腾在工作之后,总是回到家里陪伴在孩子身边,给孩子的布娃娃补衣服、陪孩子下围棋、和孩子一起做小实验,亲子之间,其乐融融。他们都是令人羡慕的体育和影视明星,在孩子眼里,他们更是一个好爸爸。

    陪孩子玩,间或遇物而诲、择机而教,引导孩子懂得是非曲直,辨析善恶美丑,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陪孩子玩,父亲能把自身优秀的精神品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当初,有人嘲笑毕加索笨、傻,是父亲给予他真正的理解和赏识,最终成就了一个画坛天才;当小巴甫洛夫渐渐长大时,是父亲教他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最终成就了一位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时光匆匆,转瞬即逝。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即使身在远方,也要给孩子打个电话、发个视频,这样,孩子就会知道父亲始终关心自己、在乎自己、爱自己,而那些沐浴在父爱和母爱中的孩子,内心会洒满阳光,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