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远离同伴欺凌

发布时间:2023-06-14 17:05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 青少年儿童之间打打闹闹是常事,但如果他们将闹着玩儿升级为持续的排挤、嘲笑、辱骂、刻意孤立,甚至是肢体暴力等,双方就构成了欺负与被欺负的对立关系,而后者往往陷入焦虑、抑郁的心理折磨之中。

    校园欺凌是全球性话题,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被欺凌,而有的孩子又沦为欺凌者?

    少数孩子之所以遭遇同伴欺凌,与他们的性格、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一些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施暴家长身上学到了以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另一些孩子或从被暴力的家长身上学到了卑微承受,在自己受到欺负时不敢反抗。

    下列孩子,也是被欺凌的高危人群:

    内向、害羞、孤僻、不合群,缺乏支持性人际关系的孩子;因肥胖而导致低自尊,看上去弱小、有发育或身体缺陷而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长期被强势父母要求乖、听话而缺乏主见,在家里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逐渐养成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强者”习惯的孩子;个人隐私、权益和愿望在家庭中得不到尊重,或经常受到父母言语打击而陷入习惯性无助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比较拔尖儿,却习惯于行事高调、炫耀自己的长处和成绩,容易招来同学羡慕嫉妒恨的孩子,以及成绩较差、容易被老师忽视或经常被批评的孩子……长久处在上述状态下,他们往往在面对同伴的不公正待遇时被动忍受。

    因此,作为父母,做到夫妻恩爱,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是第一位的。而且,要足够细心,从孩子的某些异常中发现他们遭遇不测的端倪。比如孩子身上有伤痕、经常丢东西;频繁向父母要钱,或私自动用家里的钱;精神恍惚、神色焦虑或发脾气,拒绝和父母眼神交流;不想去上学;寝食难安、做噩梦;学习成绩大幅下降……这些,都可能是孩子被同伴欺负引起的。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父母应给予孩子怎样的“护身符”?

    让孩子知道,如果同学、同伴因为自己弱小,蓄意、反复地对自己施以恶意行为,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与排挤、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和讥笑,挑衅、敲诈、殴打,通过网络手段实施欺压、侮辱等,使自己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中受到伤害,就与一般的打闹、推搡和争执截然不同了,不要轻信对方“开玩笑”的说辞,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欺凌。

    对此,不能一味隐忍。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够,一定要让老师或者父母知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寻求帮助。

    懂得拒绝别人不合理要求,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边界,包括身体的、情感的和精神的界限,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不容许别人侵犯自己的底线,即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需要理直气壮地表达“我不愿意”。

    欺软怕硬是所有欺凌者的共性。所以,想不被欺负,首要的是让孩子学着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态度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权益,也就是让孩子看起来不好惹!

    告诉孩子,应和他人友好相处,但对表现出恶意的同龄人则不必客气,适时保护自己,勇敢地向暴力说“不”。让孩子明白,遭遇欺凌,要及时地告诉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爸爸妈妈都会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爱护他,帮助他。特别是孩子弱时,父母一定要强大。比如,当一个女生被同学取笑长得丑时,父母可以教她义正词严地回敬对方:“人无法选择自己的长相,你们故意欺负我、捉弄我,错在你们。这件事我家长已经知道了,如果你们还继续,他们可不像我这么好说话,不信你们就试试!”这样不被人欺的气场,定会让欺凌者惧怕三分。如此敢于宣战的孩子,被霸凌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应让孩子明白,既要内心善良,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减少同伴冲突,也要身披铠甲、身手有力,对无端挑衅不忍气吞声。父母需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来应对突如其来的恶意攻击和伤害。比如,当孩子的力量和欺凌者相比明显处于弱势时,不鼓励孩子还手,优选扔掉书包、外衣或其他物品等方式,让自己轻装,利于摆脱牵制尽快脱身,“好汉不吃眼前亏”。随即寻求帮助,把情况告诉身边认识的大人,比如老师、邻居甚至保安。如果实在无处躲避,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是第一位的,可利用手臂挡住自己头部、面部。如果势均力敌,可以在欺凌者抓住自己头发的时候去揪他的耳朵或踹他的腿,促使对方撒手,趁机跑掉,躲避危险。

    面对暴力,体魄强健、善运动的孩子更不容易被欺负。所以,父母日常多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一些用于自卫的体育项目,如长跑、短跑、跆拳道、拳击、武术等,能增强孩子的身体协调性、爆发力、耐力和自卫能力。

    自信的人自带威慑力。父母日常应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加以鼓励,让孩子内心有底气,学会自我欣赏、自我激励。肢体动作可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平时敦促孩子走路昂首挺胸,与人对话时敢于目光对视,传授一些待人接物的技巧,以保持自信的姿态,让孩子看起来“不好欺负”。

    训练孩子对着镜子或者是对着家人练习大声地说“不”,便于他们在遇到麻烦时自然而然地发出抗议。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即父母和孩子在家玩角色扮演游戏,设置情境,家长扮演欺凌者,变换多种欺凌情境,让孩子实地练习应对不同种类欺凌的方法。相比用武力还击,家长更要培养孩子还击的智慧,将武力冲突降到最低。

    鼓励孩子广交朋友,多帮他安排兴趣相符的社团活动,培养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提高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人际关系的能力,特别是在遇到被人欺负追逐的事情后,尽量选择跟其他同学一起走,避免单独行动。同时记住几个电话号码,在紧急情况时打电话求助。当孩子的朋友多了,欺凌者想要欺负孩子自然也得衡量一下得失,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人缘好,能保护自己远离欺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