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口发展新形势 推进更高水平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发布时间:2024-01-08 11:16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过去的2023年,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我国新形势下人口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目标;第二批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开展,助力家庭和谐幸福,大力营造生育友好社会环境;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建设工程,实实在在服务“一老一小”,有效提升亿万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新时代家庭建设指明方向……回首这不平凡的一年,那些令人难忘的事件历历在目。在此,我们主要选取在年度中对中国婚姻家庭有重要或独特影响,以及有政策导向意义的新闻事件呈现给读者。

    1.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事件回顾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点评  

    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总书记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深情寄语,从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日常行为习惯、道德认知和情感、创新发展等几个关键方面,用24个字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儿童新形象的内涵,给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也为全体教育工作者、广大家长及新时代少年儿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站在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政治高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童成才规律的角度,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厚望,对推动新时代儿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对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解决好中华民族人才辈出、后继有人这个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大命题。家庭、学校、社会要动员起来,着眼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着眼于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健康成长,从我做起,勇于担当,尽责尽力。

    2.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推进更高水平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事件回顾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2023年10月23日召开。强调推进更高水平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大力弘扬家庭文明新风。

    点评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推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求,也为未来家庭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政治引领放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握人口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推进更高水平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新时代家庭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家庭建设继往开来、跨越提升的重大机遇期。各级妇联组织坚持创新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顺应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新期待,积极回应新期盼新需求,协同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关爱儿童教育儿童的重任,当好儿童成长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不断提升家庭服务水平,不断推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取得高质量发展。

    3.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事件回顾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0月30日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做好妇女工作,不仅关系妇女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进步。要讲好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促进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提高人口发展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接续推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家庭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做好妇女工作,不仅关系妇女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从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等方面把握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议题的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深刻揭示了妇女事业发展的多重视域和治理维度,包括推动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引领带动家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注重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推动婚俗改革,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促进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提高人口发展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特定阶段和领域的重点难点议题等。总书记把这些议题深深嵌入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格局,一体筹划整体推进,展现了妇女儿童发展和家庭建设各项工作的深刻交融和相互连接的中国特色。

    4.《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在全国各地掀起学习热潮

    事件回顾

    由全国妇联组织编写的《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自出版以来,在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宣传推介热潮。该书缘起于2017年8月本报推出的大型融媒体主题报道《喜讯捎给总书记——回访习近平看望慰问过的家庭》,除图书外,有声故事也配套上线。

    点评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选取习近平总书记走进32个百姓家的故事,生动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跋山涉水走入寻常人家的温暖足迹,凸显了总书记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刻画了“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感人场景。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情怀,“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大格局和家国一体的执政逻辑,推动亿万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领航新时代家庭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该书有力揭示了走群众路线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密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提示我们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断激发和凝聚家庭的力量。

    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人民情怀,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力量和实践伟力具有重要意义。

    5.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事件回顾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强调要“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点评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人口高质量发展包含了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建立高质量的劳动力资源队伍等内容。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人口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目标,以系统观念整体谋划相关配套政策,指出“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全面加强人口领域工作,全方位提高人口质量,厚植人口综合竞争力,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指引。

    6.十三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

    事件回顾

    教育部、全国妇联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政府统筹、坚持协同共育、坚持问题导向”四项工作原则,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点评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明确育人目标与职责,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建立协同育人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是文化育人的主阵地,家庭是品德教育的主战场,社会是实践教育的大舞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育人”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机制”是保障,《意见》的重要意义在于对这三方面做出规定,是我国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行动指南。《意见》提出“坚持育人为本”这一首要原则,强调“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明确一致方向提供了共同遵循。

    只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就一定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学校生态、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7.第二批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开展

    事件回顾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23年在河北省邯郸市、广东省广州市等20个地市开展第二批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倡导新时代婚育文化,助力家庭和谐幸福,大力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点评  

    应对青年在婚恋、生育、家庭面临的挑战,要充分发挥新型婚育文化的引领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加强对青年婚恋观、家庭观引导,倡导家庭和睦,增进家庭幸福,弘扬家庭伦理,重塑多子女家庭养育文化,淡化教育焦虑,推动构建积极正向的新型婚育文化。同时,在制定更加友好的社会政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家庭健康促进行动等方面做出努力。第二批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开展,对推动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8.学前教育法草案首次审议: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事件回顾

    学前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明确,发展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等内容。幼儿园应当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活动,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幼儿园应当把保护学前儿童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制相关规定。国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点评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学前教育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大民生工程。

    草案明确了学前教育定位,补齐教育短板,突出了学前教育对全民族素质提升的奠基性意义,明确学前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和普惠性;强化了政府责任,发挥保底作用,遏制过度逐利,体现了鲜明的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导向;把保护学前儿童安全放在首位,从立法层面对学前教育活动予以规范,确保、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防止保教活动小学化;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为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这些都将为实现幼有所育的目标,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9.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事件回顾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服务,逐步实现居民就近就便享有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

    点评  

    当前,我国6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在社区,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能够让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群众急需紧缺的服务走进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实现养老托育“离家不离社区”,这既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

    多部门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组织实施好这项重大民生工程,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既能惠民生、暖民心、增民利,也能有效降低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成本,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0.《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事件回顾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主要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原则要求和监督管理体制、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制度。

    点评  

    《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出现问题、面临的网络风险存在一定共性。《条例》的制定以问题为导向,走深、走细、走实,也更具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学校、政府责任,一些社会公共场所、网络服务产品提供者以及智能终端生产者、销售者等各类平台的责任;明确了一套标准的发现、报告、处置体系,并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设立专章。《条例》从发展的视角保护未成年人,多管齐下压实责任,为更好地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