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投资动态

“胖五”的真情告白

发布日期:2020-01-06 14:37 来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微时讯 分享到:

  • 大家好:

    我是在天津开发区(泰达)诞生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大家也叫我“胖五”,是一枚胖胖的火箭。2019年12月27日,我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太空。

    我向来低调,突然就成“网红”了,受到大家的关注,内心还挺激动呢!航天人常说,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进入空间的能力。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我作为中国的“大火箭”,搭建中国航天的大舞台,助推实现“航天梦”就是我的“大梦想”。

    说了这么多,忘记自我介绍了,下面要隆重介绍一下我自己!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

    别  称:大火箭、胖五、五哥、冰箭

    诞生地:在天津开发区西区的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又称大火箭基地)

    身  高:约57米

    腰  围:2.25米助推器、3.35米助推器、5米芯级

    体  重:起飞重量约870吨

    运载能力:近地轨道约25吨、地球同步轨道约14吨


    实也是一个火箭系列,目前有CZ-5、CZ-5B两个构型, 后续根据任务不同,还可以自由组合成多种构型。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喔!

    说说我的性格吧!

    我的性格:

    性格一:我是暖暖的“冰箭”

    在我800多吨的身体里,流淌着零下253摄氏度左右的液氢和零下183摄氏度的液氧。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现在已知的温度极限(绝对零度)是零下273.15摄氏度,自然界的温度只能无限逼近温度极限,我身体里的液氢已经接近低温的极限, 所以大家都形容我为“冰箭”。

    其实,我也是一个“暖男”。我身体里的液氢、液氧和煤油都是无毒、无污染的。点火之后,它们通过我的“心房”(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煤油发动机),经过燃烧瞬间到达2000摄氏度以上,最后产生的都是“暖暖的”水蒸气,绝对绿色、环保、无污染。

    暖暖的我还是一名环保卫士呢!

    性格二:我是敏捷的大力士

    我也是一名大力士,我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25吨,使我国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可以一次将16辆小汽车的重量送入太空。

    也就是说,800多吨的我,扛着16辆小汽车,只用10多分钟就能攀登220多座珠穆朗玛峰呢!


    性格三:我是有担当的美男子

    大家都说我是一个骨骼清奇、肌肉满满、胖胖乎乎的美男子。

    其实,我不但有颜值,还有担当呢!我国的月球探测、火星探测、载人空间站等工程,都需要强大的运载能力作支撑,我自然当仁不让。

    要知道,能成为有温度、有力量、有颜值、有担当的“男神”,我可是有技术加成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特长。

    我的特长:

    特长一:我的“心脏”——3种12台大推力发动机

    我的“心脏”——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煤油发动机都是全新研制的。氢氧发动机燃烧液氢和液氧,是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液氧煤油发动机单台推力120吨,是目前中国火箭发动机中推力最大的。

    点火瞬间,10台发动机一起工作,瞬间推力超过1000吨。单台发动机产生的压强足以将黄浦江的水打到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


    特长二:我的“身躯”——组合化、模块化

    我的身躯可以由三个模块组合而成,2.25米助推器模块、3.35米助推器模块以及5米芯级模块。不同的模块个性化组合就能组成不同构型,满足不同的发射需求。

    我这种“组合化”、“模块化”的方式,质量高、效率高、效益高呢!

    特长三:我的“骨骼”——5米大尺寸结构

    我的芯级直径达5米、燃料箱内壁最薄只有几毫米。如果等比缩放成一个鸡蛋,这个鸡蛋壳厚度仅有正常鸡蛋壳厚度的十万分之四。如果把我比作一个成年人,把我的燃料箱比作成年人的外衣,那么我的外衣真的是“薄如蝉翼”啊。打造这样的“身骨”可不容易,需要从研制设计、机械加工、地面试验、基建设施等各方面进行能力提升!


    为了我的动态测试,大家建设了亚洲最大的模拟实验室。

    为了运输胖胖的我,大家通过海运的方式,在文昌发射场实施发射……


    特长四:我的“自拍”——三维数字化设计

    在我身上,有十几万个零部件,设计量是之前长征火箭兄弟的好几倍。设计师们为我量身定制了全新“三维数字化”的设计方法,设计量再多也不怕。

    别人的自拍是平面照,我的自拍是3D照。

    我的研制历程,也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牵引出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家族兄弟。

    ,给大家呈上一份我的履历。

    我的履历:

    我是一型普通的火箭,但是却寄托了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和夙愿。

    1986年,我的设计论证工作开始,中国的大火箭之梦生根发芽。此后,专家们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中国的大火箭之梦日益清晰。

    2006年10月,我正式立项,中国人追逐大火箭梦想的脚步日益加快。

    2016年11月3日,我第一次奔向太空,经历了发射前“惊心动魄”的三小时。

    2017年7月2日,我第二次奔向太空,未能将卫星兄弟送入预定轨道。我非常自责,但是却没有丝毫气馁和退缩。

    此后的908天里,我一直负重前行、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让自己不断强壮。

    2019年12月27日,我以2000多秒的完美表现,终于不负众望,顺利地将卫星兄弟送到了站

    我的座右铭: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我的梦想:

    这次成功只是起点,我还要为中国航天搭建更大舞台,托举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一系列的航天大梦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