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布日期:2019-08-23 09:59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 人民日报2019年08月21日第11版报道:

    图①: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

    人民视觉

    图②:空客天津总装线。

    刘耀辉摄

    图③: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

    王 涛摄

    图④: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展示的智能电网巡查系统。

    张 磊摄

    图⑤: 天津港鸟瞰图。

    张 磊摄

    渤海之滨、海河之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天津,对天津工作提出重要要求,为天津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天津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天津优化提升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11个,服务业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58.6%。

    围绕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目前,天津港对外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集装箱航线覆盖全球主要港口;对内辐射腹地广阔,在内陆腹地布局42个“无水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经超过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600万标准箱,成为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围绕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打造具有引领作用的金融创新城市。天津推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产品近600项,自贸区金融改革30条措施全部落地;融资租赁一直保持全国领先,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赁业务总量在全国占比均超过80%。

    围绕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天津自贸试验区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推出投资、贸易、金融、口岸通关、行政管理等300多项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等多项经验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一座港口的进化——

    天津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

    本报记者 靳 博

    7月8日,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舶“地中海古尔松”号在天津港首航。

    “所有的操作都是自动完成的,吊装到最后3米时才需要人工干预。”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总经理助理么学成介绍说,“一名操作员可以同时操控六台轨道桥,货场作业效率将提高10%以上,人员成本节省80%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港扬帆出海,先后创造了多项“第一”:2001年,天津港吞吐量首次超过亿吨,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2016年,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5.5亿吨,稳居北方第一大港……

    目前,天津港是京津冀、华北及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也是我国唯一拥有三条大陆桥过境通道的港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陆市场服务体系,2018年陆桥班列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中位居首位。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锐钢表示,天津港已经编制了新的规划,以设备设施智慧化为基础,以港航数据融合为核心,以运营管理智能化、贸易物流便利化、创新共享生态化为方向,全力打造“智慧港口”。

    如今,天津港又创下多个新的“第一”: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新一代5G通信技术实现人工集装箱岸桥自动化控制作业的港口、全国第一个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码头设备自动导引与精确定位的港口……伴随着一声声汽笛,天津港正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一枚公章的演变——

    滨海新区:破解“公章围城”顽疾

    本报记者 靳 博

    2014年5月20日清晨,全国首家行政审批局在天津滨海新区挂牌成立。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能和工作人员全部划转,实现了“一颗印章管审批”。

    “过去审批事项多,各部门审批专用章共有109个,现在只需盖一个章。新注册企业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洪宁介绍。

    回望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改革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利器,也是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激发社会活力的利器。

    5年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破解“公章围城”顽疾,实现了审批权力“清单化”、审批流程“科学化”、审批标准“规范化”、帮办服务“周到化”,政务服务更有温度。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的持续改革,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年初,天津市向滨海新区下放市级权力事项625项,其中152项行政许可事项中,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具体承接120项。

    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徐斐表示,向新区下放的事项中涵盖了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加快开发开放、完善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等各方面需求,对实现新区事新区办,提升新区的城市功能和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原先的标准化审批向更有温度的政务服务过渡,更好地为广大市民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徐斐说。

     一片盐碱滩的今昔——

    天津开发区:产业业态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 靳 博

    从天津市区出发,开车不到一小时,一片现代新城区便出现在眼前。35年前,这里还是成片的盐碱荒滩。1984年,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天津开发区在这里诞生。

    “当时我想,怎么也得有片厂房吧,到地方一看傻眼了,一片盐碱荒滩。”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叶迪生回忆,这样的条件,吸引外资谈何容易?

    一张35年前的表格,记录着第一批外商投资项目:从打火机、羊毛衫到自行车,投资额从12万美元到500万美元……20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

    此后,天津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奖励办法,对增资增产、引进配套商、设立研发中心等给予支持。从 “一只机”(寻呼机)、“一碗面”(方便面),到如今的汽车、电子、石油化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产业业态焕然一新。

    当年“没有一分钱财政投资、完全依靠贷款滚动开发”的开发区,如今已有5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在此落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64亿美元。

    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彻底给下属功能区卸包袱,能给的权力全部下放;工委管委会一体化运作,建立全员聘任、能上能下的干部人事制度……

    同时,天津开发区在政府管理和服务“软环境”上不断突破创新。“改革不仅是功能叠加,更是政策叠加。”天津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伟铭表示,“新一轮改革,将成为天津开发区再出发的新起点。”

     一位工人的成长——

    张黎明:从巡线工人到蓝领专家

    本报记者 朱 虹

    在国网天津电力城市供电网第二应急抢修中心,一台人工智能第三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正在作业。这项集合了智能视觉、传感、识别等先进技术的创新成果,让机器人替代工人给配电线路做“微创手术”,不仅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倍,还降低了安全风险。这个项目的创始人,就是“时代楷模”张黎明。

    1986年参加工作时,张黎明就是一名巡线工,一干就是33年。有一年深秋,张黎明他们抢修途中经过一个水塘,为了保持设备干燥,两位老师傅毅然跳进冰冷的水中,用肩膀扛着木梯让年轻的张黎明过去。张黎明说,自己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幕。从此,他心心念念的都是技术革新。

    今年7月5日,搭载5G信号的巡检机器人和无人机在天津滨海110千伏海洋变电站实现了国内首次5G陆空巡检。通过“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远程监控,工作人员在监控室里,就能同时完成几十座变电站的数据采集。

    张黎明还记得,2001年滨海新区的变电容量仅为247.4万千伏安,装了空调的家庭经常要面对跳闸的烦恼。如今,滨海电网的变电容量已经是2001年的5倍;电力物联网正在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互联,产生的共享数据将为各方提供服务和保障。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张黎明团队的创新成果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慧能源为天津的生产、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个民营企业的发展——

    天士力:智能制造破解中药密码

    本报记者 朱 虹

    只需两秒钟,80摄氏度的药液匀速匀量滴落,穿过深冷氮气,瞬间凝结成直径1.5毫米的固态滴丸……由天士力控股集团研发创制,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超高速微滴丸机,代表着现代中药智能制造的尖端水准。

    走进复方丹参滴丸的生产车间,看不见工人忙碌的场景,也闻不到中药味。无菌厂房内,进料、传输、给水、控温完全实现自动化,来源可溯、过程可查、责任可究,保证了产品质量。

    早在成立之初,天士力就把创新放在首位。从25年前第一台滴丸机诞生至今,历经五代技术革新,核心部件、核心技术、关键程序全部来源于自主研发。“要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关键装备上必须立足创新。”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说,“如果中国人不能掌握最前沿的科技,中药就不可能有更广阔的前景。”

    天士力还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临床大数据结合,解析传统中药复杂的成分与作用机制,建立了现代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如今,天士力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已经发展到501人。在公司内部,员工可以自由组成团队提出创新项目申请,通过评审后公司给予资金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创新积极性。

    近年来,天士力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117项,申请专利1864件;科技部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中药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先后落户天士力研究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