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泰达政务

卫星瞰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华社关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垦出机制创新“试验田”

发布日期:2023-02-27 14:13 来源:新华社、天津经开区—泰达 分享到:
  • 2023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九周年。作为协同发展的主要承载地之一,新华社近日通过卫星拍摄对比图关注天津滨海—中关村多年来发展成果。

    天津经开区有这么一片土地,就在十几年前还是一座小渔村,而现在则成长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功垦出京津两大直辖市协同创新发展的“试验田”。

    2022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企业突破4000家,达到4051家,累计注册资本金1806亿元。当年新增企业849家,其中新增北京来津企业170家,累计北京来津企业850家,北京来津企业数量稳步提升。

    卫星拍摄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前后对比图

    为打破利益藩篱,京津两地融合从“一把手”做起。自揭牌成立开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便是“双主任”,分别由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和天津滨海新区区长担任,以利整合京津资源,推动要素流动、企业疏解。

    在京津两地通力合作中,目前已有850家企业从北京来到滨海—中关村。“我们来到这里考察的当天就决定落户,当月就开始办理工商注册手续。”2017年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天津威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方立说。

    卫星拍摄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科创十字街前后对比图

    自成立以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优势,积极引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自主创新平台,积累资源优势,打造原始创新高地,持续发挥科研平台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作用;以支持创新主体发展为目标,完善要素市场,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配置,优化建行创业者港湾、创梦空间等综合性服务平台;以强化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为链接,在科技园内构建支撑创新创业的信息交互平台、小联盟、小产业圈;着力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打造“科创十字街”,以“创新转型”、“ 产创互补”、“品质提升”、“标杆示范”为目标,加大高端高质科技企业在“科创十字街”的聚集力度,提升街区的创新活力。

    “作为受益者,我们感慨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滨海—中关村的制度创新。”站在一面专利证书展示墙前,2021年入驻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天津北方汉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峰表示,从北京到天津的两年时间里,企业已发展成为笔触式交互领域的领军企业。人们在银行柜台使用的签字屏幕,有不少出自这家企业之手。

    成立至今,滨海—中关村主要科技指标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22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累计达到140家,近四年复合增长率126%;2022年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累计208家,近四年复合增长率121%;2022年新增雏鹰企业14家,累计120家,近四年复合增长率157%。万人发明专利160件。

    在京津冀地区,铁路上的协同正为人们提供出行便利。便利的铁路让汉王科技董事长李志峰过上了“双城生活”,时常乘坐京津城际在两地之间往来。

    “乘坐高铁从北京南站到天津站30分钟、到滨海新区仅需一小时左右,便捷的交通对人才交流以及企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李志峰说,目前企业20余名员工主要来自京津两地,多位已落户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周边。

    截至目前,天津高铁城际线路里程达到410公里,铁路总里程1468公里,初步实现京津雄0.5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通达。

    目前,在京津、京沪、津保、津秦等高铁城际及近期开通的京滨城际铁路北段、京唐城际铁路基础上,“轨道上的京津冀”已初具规模,将通过交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沿线经济快速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