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风泰达 > 工作动态
返回首页
今日立夏丨泰达图书馆联合天津图书馆推出“守节气 扬正气”——“洁”气廉语海报 大运河特别版
发布日期:2025-05-05来源: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分享到:
  • 二十四节气作为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从惊蛰的虫鸣、小满的丰收,到立秋的菊芳、冬至的饺子,生活本就流畅自然,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生活。

    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廉洁文化宣传形式,天津图书馆携手19家区图书馆联合推出“守节气  扬正气”——“洁”气廉语海报,力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廉洁文化相结合,将适应时节的清风廉语与红色廉政教育基地相结合,将古诗古文与美图美景相结合,为读者打造优质的文化产品。让我们和您,与二十四节气同呼吸、共成长。共同传播节气之美、诗词之韵、廉洁之清!共同为我们最可爱的家乡天津注入更多的文化活力和廉洁清风。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文化惠民工程与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在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落实,本期我们联合推出“立夏”大运河特别版。

    本期“洁”气廉语:

    廉漾津沽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我们告别春天,迎来夏的伊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此节气日照增加,逐渐升温,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标志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时段。

    宋代王安石的《初夏即事》道尽诗人对劳动和自然的赞美之情。

    《初夏即事》

    宋代 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石梁茅屋有弯碕”,写石桥和茅屋,点明了地点和环境。“弯碕”指的是曲折的石堤,给人一种宁静而幽美的感觉。

    “流水溅溅度两陂”,描写了流水的声音和流动的姿态。“溅溅”是形容水流的声音,“两陂”则是指两个池塘,暗示了周围的水域环境。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是对初夏景色的具体描写。晴朗的日子里,暖风轻拂,带来了麦子的香气;绿阴幽草的生长,比盛开的花朵还要美丽。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初夏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初夏的乡村景色,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和自然的赞美之情。

    值此万物并秀的时节,让我们循着千年运河的文脉,在廉韵清风中开启一场节气文化之旅。作为大运河重要的沿岸城市之一,天津因运河而生,因漕运而兴。大运河天津段南起静海区九宣闸,北至武清区木厂闸,南北运河相向而流,分别流经静海区、西青区、南开区、红桥区、河北区、北辰区、武清区等7个区,最终在三岔河口汇聚入海。金、元时期,这里有了河海运输,继而成为了漕粮转运的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三岔河口是南北运河汇合以后流向海河的一个节点,是天津中心城区重要的河道景观。历史遗存与现代气象在此交汇,勾勒出城市发展的时空经纬。清康熙年间,著名廉吏于成龙(1617—1684)曾任直隶巡抚,主管包括天津在内的漕运事务。当时三岔河口作为漕粮转运枢纽,常有官吏克扣粮饷、勒索商民的现象。于成龙到任后微服私访,查明漕运官员贪污证据,严惩数十名中饱私囊的胥吏。废除冗余环节,规定漕粮直抵仓库,减少中间盘剥。每日粗茶淡饭,拒绝地方馈赠,曾言:“若一丝一粒取自百姓,何以对君父?”其清廉举措使天津漕运风气为之一清,百姓称其“于青天”。与今日“打铁还需自身硬”古今呼应。

    中医讲“心主神明”,立夏后,随着天气渐趋炎热,内“火”逐渐积蓄,要稳住心神,务必要以静养心,戒躁戒怒,保持平和的心态。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更加需要平心静气、修养廉心。着重涵养好蓬勃向上的朝气,淡定平和的静气,面对不足的勇气。以“百姓心”为“心安处”,办真事、办实事、办好事。

    津彩夏日,书影随行。夏风轻拂过,正是读书时。这个五月,愿这廉漾在运河肌理中的清廉文脉川流不息,哺育着廉洁文化之花在津沽大地盛开。

    653d9962ce0fe3b8fab119d8f0250c07.jpg

    图片来源地:天津三岔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