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梅的梦想与热爱在我心中流淌

发布时间:2023-01-19 09:20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 ■ 口述:李红梅 表演艺术家

    ■ 记录:陈  姝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人物简介·

    李红梅,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云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从艺40余年,曾出演过《中国缉毒警》《玉观音》《为了这片净土》《汶川故事》等诸多影视作品。话剧《打工棚》获得第十一届文化新剧目奖等,话剧《桂梅老师》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在2023年元旦那天,张桂梅受媒体之邀,给大家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分享了自己人生旅程中的故事,她寄语,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   读完她那封饱含真情的信笺,字字句句让我感动,也激励我在新的一年里,永远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前行。

    作为一名演员,每当我饰演剧中一个角色,走进角色的内心深处时,都会得到很多感动、收获。

    出演《桂梅老师》话剧,我似乎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张桂梅的世界,她真诚、善良、美丽的形象,始终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她的事迹,让我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热爱,什么是坚守,什么是奉献……

    与张桂梅的缘分,要追溯到14年前,那是2009年的7月,在云南省英模表彰晚会的现场,我用朗诵剧的形式表演了《感恩的心》,这是著名编剧王宝社应云南电视台之约创作的反映张桂梅英模事迹的小短剧。

    演出结束后,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张桂梅,之前只是在新闻报道里知晓她的故事,觉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当我看到她瘦小的身影站在舞台上接受颁奖,微弱的灯光点缀着她亲和的面孔时,我瞬间泪眼模糊,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从那一刻起,我心里就种下一枚梦想的种子,想用我所熟知的艺术形式,将张桂梅平凡又伟大的事迹搬上舞台,把她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张桂梅带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很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2000多名女孩改变命运,走进大学。如今,这些女孩有的已经成为医生,有的成为警察,有的成为老师……张桂梅用一个人的梦想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大山里女孩们的追梦人生。

    2021年6月,由云南省戏剧家协会和云南省话剧院联合创作出品的话剧《桂梅老师》在昆明首演,很荣幸我成为张桂梅的扮演者。话剧主要选择了张桂梅人生中三个重要的时段,撷取了16个精彩的人生片段,以回望“来时的路”的方式,构建起张桂梅的人生之路、精神之路。

    如今,回想起当初筹办这个话剧的目的很单纯,我只是尽一个云南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没想过获奖的事情。但有时候,当你为了梦想全力以赴时,意想不到的荣誉反而会接踵而来。

    就像张桂梅,她一门心思要创办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吃尽苦头,受尽非难,也只是为了帮助大山里的那些穷苦孩子改变命运,哪里想到会获得“时代楷模”“七一勋章”等荣誉呢?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话剧《桂梅老师》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我想,这样的荣誉不只是对全剧组演职人员辛劳付出的最好奖赏,更是对桂梅老师精神的认可。

    话剧的特点就是在于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在话剧《桂梅老师》中,如何将平凡又伟大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在舞台上?  

    正如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所说:“话剧演员的每一场表演,不仅展现了他对戏剧人物的理解,同时也受到演员当时情绪和境遇的影响,是演员人生某一时刻的心绪在舞台上的投射,也是创作者生命状态的反映。”正因为如此,话剧艺术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艺术。

    对我来说,生命的艺术只有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体验,舞台形象才能刻画得更加栩栩如生。

    饰演张桂梅,于我,可谓12年磨一剑,我反复地研读她的相关资料,一遍又一遍地排练,从外形、神态、语言、动作等,希望尽可能做到惟妙惟肖。

    出演《桂梅老师》这部戏最大的难点在于张桂梅是一位时代楷模,又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物。为了让桂梅老师生动、真实地呈现在舞台上,主创人员付出了很多心力。

    无论是舞台灯光,还是台词设计,都是从简单真诚出发,以真实打动人心,“妈妈一身病妈妈还精彩?妈妈急了会骂人,因为妈妈是人”。这是我在话剧中的台词,人物越真实也就越有生命力。

    张桂梅说话有点东北腔调,我会仔细去听她说话的声音,辨别她的音色,学她的声音和语气,久而久之,我平时说话都会带点东北腔了。

    在话剧《桂梅老师》的数场演出中,2022年7月11日福州的那一场演出,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当时在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剧场内,剧中小男孩与母亲在狱中过生日的那场戏感动了许多观众。

    “我知道,你就是为了让孩子吃上蛋糕。”

    “呜……呜呜,吃上蛋糕啊!”小男孩的母亲(国家二级演员马林玲饰)泣不成声,当舞台上桂梅老师道出孩子母亲的满腹委屈时,她仰天哀号:“吃上蛋糕!”,那一声歇斯底里的悲吼瞬间戳到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哽咽声、啜泣声,甚至抽噎的呜呜声布满整个剧场。

    这是真实发生在张桂梅义务兼职“儿童之家”院长时候的故事,为了让特殊家庭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长,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张桂梅就带着那个孩子一起去监狱探望孩子的母亲,一起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让孩子的母亲有了重生的希望,孩子也从中感受到爱的力量。

    张桂梅用爱心、智慧关心儿童健康成长,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我们把这段真实故事搬到舞台上,真实再现了桂梅老师那份大爱精神。

    然而,观众所不知道的是,当时演员在台上激情满溢,马林玲老师被我紧紧抱着正要仰头呼喊,她的右肩就重重地撞上了我的下颚。台上的这一“撞击”只有我们二人知道,但是我们彼此都沉浸在角色里,我顺势半侧着身子掩面哭泣,又动了一下痛到几乎麻木的下颚,并用余光看了一眼捂住下颚的手掌,“还好,下颚没有脱臼,血没有往外流”。我庆幸地想。就这样,我们强忍着意外撞击带来的剧痛继续演出。

    每一场演出结束,我都会热泪盈眶。那个双手贴满膏药、手拿扩音器、身着朴素衣装的张桂梅仿佛就在我眼前。

    记得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演出话剧《桂梅老师》时,演出结束后,张桂梅老师向全体剧组人员鞠躬,我特别感动,也是12年努力的回报,让我觉得一切值得。

    数度演出之后,当我再回华坪时,张桂梅不叫我“红梅”,而称呼我为“桂梅老师”。角色的精神似乎点点滴滴渗透在我的生活里。

    坚守——梦想的力量与信念的传递

    梅,高洁傲岸,经寒冬而盛放。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说:“坚守可贵”。可到底什么才是坚守呢?从张桂梅的人生历程,我更加理解了坚守这个词的内涵和意义。

    我是一个有价值追寻的人,“坚守”分为“坚”和“守”,“坚”就是坚持,坚持住我们内心所想或者是我们的梦想,不愿放弃也不能放弃;“守”指的是守护,更像是一种柔情,守护我们视为重要的实物或者梦想,不被抛弃,不被搁浅。

    张桂梅从一名普通中学教师到拥有“办一所免费女高”的梦想;从开启募捐之路到免费女高终于建立;从一半老师辞职、刚建3个月的女高面临移交关门而灰心不已,再到华坪女高历尽磨难走上正轨,于不断递进的情节推进与翻转中,从平凡到非凡,张桂梅对教育事业的梦想、信仰和热爱,感染激励我一路前行。

    坚守的道路上从没有坦途,坚守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是我们追求梦想的路上,无悔的选择。张桂梅如是,文艺工作者如是,各行各业亦如是。

    在话剧《桂梅老师》的12位演员中,年龄最大的54岁,年龄最小的9岁。平时排练,化妆间、走廊上、侧幕台随处可见老演员指导年轻演员如何演戏,一个转身、一个眼神、语言、动作、神态该如何搭戏,老演员一遍遍做着示范,年轻演员有模有样地认真学。

    老一辈尽心竭力、年轻一代谦虚勤勉,我想这就是传承,这就是坚守,他们对舞台心存敬畏,哪怕台下只有一个观众,只要一站上舞台,大家就忘却自我,全身心投入角色中,用实打实的真功夫,为观众展现艺术的真实感。

    话剧《桂梅老师》至今已演出近60场,从南到北,自西向东,人们带着爱与感谢相逢在剧场,相会在不同的城市,我一定将这份来自五湖四海的爱意记下,亲自回到华坪,回到张桂梅老师的“舞台”,亲口对她说出大家的心意。

    我也在心里暗自对张桂梅老师许下一个坚定的承诺。我要一如既往,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把她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用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向社会传递桂梅精神,传递正能量。

    2022年11月,我的新书《桂梅老师》顺利出版,诉说的是我与桂梅老师的缘分,而这缘分足够让我一生去坚守自己的梦想。

    一个是现实中的张桂梅,一个是舞台上的“桂梅老师”,角色与演员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和张桂梅保持着密切联系,特别是每年的教师节,我都会给她送去祝福。

    越了解张桂梅,让我愈加对她肃然起敬,而从她实现梦想的艰难过程中,我也收获了更多的精神力量。

    在我几次陷入迷茫,差点就向命运妥协的时候,是张桂梅坚韧不拔的精神感染了我,在我内心深处最软的地方“拧”了一下,提醒我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愿《桂梅老师》与观众的对话一直延续着……

    愿张桂梅的大爱精神永远传递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