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瑛:跨越半个世纪的坚守

发布时间:2023-03-07 10:17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作物育种和种子产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推进中国种业振兴、确保粮食安全,一批批心怀梦想、情系家国的巾帼种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种业发展贡献着力量和智慧。她们奔波于田间地头,扛住风吹日晒,只为给农民送上“致富种”。乡村振兴版即日起推出“科技女性·种业兴农”栏目,深入挖掘女性科研人员培育新种背后的故事,展示她们在农业科研中不辞辛苦、不言放弃、不断创新的匠人精神。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家属院的深处,坐落着一处黑砖拱顶的静谧小院。推门而入,各种植物纷纷映入眼帘,枣树、柿子树、薄荷、红花椒……树下停着擦得锃亮的三轮车。它的主人是全国著名谷子育种专家陈瑛,即便已过耄耋之年,她依旧坚持每天蹬着三轮车到几百米外的试验田观测作物,为培育更好的谷子继续奉献光和热。

    出生在河南的陈瑛自小吃大米饭长大,考入山西农学院,她才第一次在当时的山西省汾阳市陡峭的坡地上见到谷子。当时明明正值秋收时节,家家户户却愁容满面,由于种的是传统农家品种,谷子产量低,大家伙儿一年的辛苦又打了水漂。

    这一幕给陈瑛留下深刻的印象。自此,这名身材矮小的中原姑娘便走上了风沙滚滚的黄土地,不辞辛苦地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

    1972年,陈瑛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尽管没有实验条件,但她不愿放弃科研。她与课题组同事商定,转而尝试辐射育种。很快,他们将准备好的品种寄往北京原子能所,其中包括晋汾52号。“这是我们系统选育的品种,大高个,丰产性和抗病性都不错,但不抗倒伏。我们想碰碰运气,看能否辐射出矮秆的品种。”

    结果,辐射后的谷子,有的畸变,有的不出苗,干校指导员狠狠训斥了她。但陈瑛却暗暗高兴,虽未能得到矮秆植株,但她发现一个经60钴γ射线辐射、编号为“75-2γ-1”(“晋谷21号”的雏形)的株型,穗状、籽粒、米色都意外地出色。于是,她重点培育,积极推进品系鉴定与品种对比。

    经历连续三年丰产,正当陈瑛准备申请山西省新品种区域试验时,却发现这个品种易染谷子白发病。于是,区试只得暂停。这意味着它失去了通过国家审定的机会,没有“身份证”,更别提全国推广种植了。

    可这个品种分明好看又好吃,陈瑛不愿放弃。她说:“过去,干旱的黄土地上,种什么都绝收,唯独谷子能在苦难中扎根,结出丰硕的果实,养育了我们。谷子都不曾放弃,我如何能放弃?”当时,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在吕梁开设了农民培训班,她便给毕业班学员每人发了5斤谷种,鼓励他们试种。

    1979年,陈瑛到吕梁交口推广高产又抗旱的“晋谷10号”时,惊喜地发现,那里竟然种着成片的“晋谷21号”。当初捧回谷种的农户更是满心感激,“这种谷子好吃,卖得上价,乡亲们都愿种,而且已经种开了。”

    这让陈瑛备受启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对品质有需求。谷子育种不应只考虑产量,还要考虑品质。”

    次年,随着瑞毒霉的进口,谷子白发病得到了有效抑制。时机来了,陈瑛决定,重新申请省级区试。她先申请晚熟区试,结果,谷子因早熟而减产;她又转战中熟区试。结果,三年中两年增产,但年均增产3.8%,未达山西省划定的10%的审定标准。

    陈瑛依然不灰心。她背起谷子来到山西省种子公司,想为“晋谷21号”争取一次审定的机会。“尽管产量上有差距,但群众喜欢吃、愿意种。我恳求大家从品质优良的角度给予推荐。”刚说完,陈瑛就端上了她用“晋谷21号”熬制的小米粥。

    一碗清香好吃的小米粥最终抚慰了人心。1991年,历经波折,“晋谷21号”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而这距离它“诞生”已过去了整整19年。

    “晋谷21号”由山西省审定后,开启了山西省谷子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其在山西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约8000万亩,每年有200万亩的面积,近6亿公斤的商品谷产量,以其为原料的优质小米“汾州香”“沁州黄”“隆化小米”等50多个小米品牌上市。

    “晋谷21号”的育成及“汾州香”等的转化开发,开拓了谷子优质育种新领域,为我国优质谷子科研、生产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晋谷21号”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推广)二等奖,“晋谷21号”小米连续五届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银奖、金奖、名牌产品奖等多个奖项……那一座座奖杯,都是陈瑛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的丰硕成果。

    “群众的需要就是研究的目标。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研究目标,粮食不够吃的时候以高产为主要目标;十年九旱的年代,以抗旱丰产为主要目标;群众生活提高以后我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这时以优质丰产为主要目标。”有着半个世纪育种经历的陈瑛总是跟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年轻科研工作者说,现在育种一定要以“优质”为前提。

    从1989年至2016年,退休之后的陈瑛仍然在一线主持研究谷子的常规育种。她克服课题资金不足、工作条件较差等困难,先后主持育成春、夏谷新品种11个。

    2002年,陈瑛选育出早熟谷子新品种“余三”,这是她自1996年以来选育的第三个优质谷子新品种,该品种优质、早熟,各种指标都超过历史名米“沁州黄”,粗脂肪、胶黏度、碱硝指数等三个指标超过“晋谷21号”。

    2003年,她将“余三”的开发权转让给山西省偏关县,填补了山西省春谷早熟高寒区优质小米开发利用的空白,开创了经作所育种者自己将成果成功进行商业运作的先例。她主持的课题组被评为“成果转化先进课题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瑛一直秉持匠人精神,用半个多世纪为新品种的研发殚精竭虑,为我国优质谷子生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说:“能为农民朋友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做点工作,给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我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