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琼芬:一生只做这些事

发布时间:2023-06-23 17:04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 她被称为“点金手”,平凡又枯燥的居委会工作经她一“折腾”,总能开出花来,上档次上台阶上快车道都跟玩儿似的。

    2023年2月,她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她是昆明市“名书记”,昆明第一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是她一手打造,全省推广的社区“五级治理”模式是她率先提出,把妇联工作网格化、庭院化,让社区每一个妇女同胞成为庭院里的“五大员”是她最早施行。她是“云南省百名好支书”,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她就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联盟街道小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苏琼芬。

    1987年,苏琼芬以5分之差无缘大学。17岁的逆反少女没有再补习,但只找到小南街道威远居委会办事员的工作。很多人把居委会统称为“居民老奶”,因为它琐碎、繁杂,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和白富美不搭界,跟高大上不沾边,中老年人都瞧不上。

    刚开始的几年,苏琼芬对这个工作只有嫌弃没有喜欢,甚至因此自卑,不准父母透露自己在居委会工作,也不好意思跟熟人说,同学朋友来找她,她从不到单位,都是约在外面和家里。

    直到遇见马秀英。跟着马主任“巡街”真威风啊!走到哪里都有人亲亲热热打招呼:“马主任吃了吗?要不要来家里一起吃点?”“马主任要去做什么事?要不要帮忙?”“马妈妈,我的工作落实了,谢谢您了!”“马妈妈,我的医保办好了,您操心了!”……一天下来,苏琼芬目瞪口呆: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缘?

    跟着马主任家访真震撼啊!她对辖区内每一户居民的情况一清二楚,哪家几口人、做什么工作、孩子上几年级等基本信息自不必说,最牛的是连每一户居民有什么难点痛点关键点也烂熟于心:哪家的孩子上学、转学有困难如何找人解决,哪家有人失业了得赶紧办低保否则要吃不上饭了,哪家空巢孤寡老人两天没下楼了得去瞧瞧,哪家媳妇赌气回娘家太久得让她老公赶紧去接……她一个不识字的“睁眼瞎”竟能将全部数据、信息储存于心,然后给所有事情排序,再踩着点上门,恰到好处地解决,从不漏掉一个人,从不耽误一件事。

    跟马主任一起工作太受教了!她没有文化,却是“过耳不忘”,会议精神听一遍就能全文复述,上级文件、政策法规苏琼芬念一遍她就倒背如流,从不出错。她经常对苏琼芬说,我们是党和群众的桥梁,是每天服务居民、解决困难的人。

    马秀英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苏琼芬对居委会工作的看法,让她终生不忘:“人生在世不一定要干大事,为老百姓解决难事、急事、操心事一样有很大的成就感。你看,每一个人给我们的笑脸、感谢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最好的回报!”

    有这样的师父,苏琼芬对居委会工作从嫌弃到喜欢,再到热爱,并最终把它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和师父那一代人“磨破嘴皮子,走穿鞋底子”的工作方式不同,苏琼芬对现代效率和高科技情有独钟。调到金星社区后,她率先提出区―街道―社区―庭院居民小组长―楼栋长“五级治理”模式,在辖区43个庭院内建立103个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每级各司其职又相互贯通,真正做到了一呼百应,令行禁止。

    她把妇联工作建在网格上、建在庭院里、行在日常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互帮互建作用,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妇女同胞“信息员”“巡逻员”“调解员”“办事员”“宣传员”的五大员作用,为居民解决五百余件实际生活中的急难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疫情第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五级治理”网格内人员全部返岗,一百多个楼栋长和党员、志愿者5个小时就逐户上门贴完近八千户居民的“温馨提示”告知书;每个庭院有专车保障居民生活,有专人为出不了门的老人买菜,被媒体赞为“金星速度”。

    “过去的社区工作完全是人对人,点对点,现在是信息化,智能智慧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无论工作形式怎么变,我们对居民的一颗赤子之心不能变,这是根本。”本着这样的初心,苏琼芬在金星社区创下7块国家级奖牌,40多块省市区级奖牌,成为昆明市第一批“名书记”。

    2020年4月,苏琼芬因工作需要调到小坝社区。她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派出所了解社区情况,然后用几个月时间走访两百多家企业。11月,她开始做庭院工作;2021年,社区工作正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她将小坝社区工作定位为“邻里情,一家人”,以“家文化”为切入点,把一千多平方米的办公区让出来,做了“妇联 我们家”“回忆之家”“服务之家”“非遗之家”“团结之家”“协商之家”“温馨之家”“学习之家”几个家文化基地,让辖区1.09万户3万余人找到归宿。

    她充实了社区“大党委”朋友圈,联合驻区二十多家党组织,全面落实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制度,将社区各项工作纳入网格化治理和服务,培育“幸福小坝家文化”品牌,在各庭院建立“向心亭”“聚民亭”,组织幸福圆桌会、月光院坝会、庭院邻里宴、长街宴等社区活动,共建和谐、团结、睦邻大家庭。

    她以空间换服务,不断延伸社区服务触角。将闲置的460平方米空间打造为“多元邻里坊”,引入爱心超市,开通民族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开设“童萌亲子园”,免费为社区群众提供早教技能培训,让全职妈妈们学习早教技能并重返职场;联合爱心企业开设“幸福食堂”,组织单位、个人捐款捐物,让社区内47名生活自理有困难的60岁以上孤寡、空巢、残疾和特困老人享受到免费或低价(每餐6元)的优质中晚餐;联合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药店等医疗机构搭建起“多元联盟健康小屋”,不定期开展保健、按摩、口腔、营养等义诊及健康讲座,提升居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