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苑:做编剧,要有一颗坚强的心

发布时间:2023-08-07 10:48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钟玲

    “最近几年,能够吸引我的还是女性视角的作品,题材上我的确想做一些创新,未来不排除我会尝试科幻或者悬疑这样的类型。不过,我刚刚完成一部民国背景的作品,讲述的是北方小镇女子闯荡上海滩实现梦想的故事,依然是一个女性传奇……”

    在爆款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播出6年后,仍在女性题材剧领域里“深耕”的苏晓苑,谈到未来的作品时,如此说道。

    这是苏晓苑转为职业编剧安心创作的第13年。由她担任编剧的女性群像剧《做自己的光》播出后,剧中对女性情谊的描述、女性困境的呈现、女性话语的表达再次引发热议。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时,苏晓苑从《做自己的光》的创作背景,谈到了当下作为一名编剧的艰难与困惑,一直很关注观众评价的苏晓苑亦流露出一点点开心,她说:“让我非常高兴的是,剧播到现在,很多观众都认可了剧中对职场描述的真实。” 只因,这是她以自身的工作经历为取材蓝本所写的原创剧本。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您是如何想到创作《做自己的光》这部剧的?您的创作初衷是什么呢?

    苏晓苑:大概2005年前后,我所在的成都电视台想把电视台主播们的故事搬上荧屏做一个栏目剧,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构思这个故事,并且有了白杨、张珂、春燕这几个角色。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栏目剧最终没有成型,但是这些主播们的故事却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一晃10多年过去,因为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渠道的改变,传统媒体进入衰退的局面,以往的辉煌不再,身为一个传统媒体人,我切身直面这样的阵痛,作为编剧的本能和直觉告诉我,创作的时机到了!于是,我决定写写这个我最熟悉的行业、最熟悉的人。虽然很多人吐槽《做自己的光》这个名字,但我还蛮喜欢的,我想通过她们的故事,表达“幸福是自己奋斗出来的,不管身边的人或者身边的环境,只要你自己发光,就可以照亮自己、温暖别人。”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剧中哪些故事情节有您的真实经历?在进行创作时,您如何平衡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苏晓苑:我是1996年进入电视台的,到现在已经27年了,其中10年我都在新闻采访一线,剧中何欢、白杨、赵媛媛的故事,都是我听过、看过,以及亲身经历过的,可以说《做自己的光》是距离我自己的生活最近的一部剧,所以这部剧难得被评价为职场比较真实。

    当然,故事不能照搬,要经过提炼加工,让它们更精准、更典型,在生活逻辑之外,我还要按照戏剧逻辑来呈现。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关系,是现在很多编剧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也在努力地探索去寻找平衡点。我希望自己能做到,通过戏剧化的人物和情节,在反映生活的本质、时代的本质之余,以温暖的底色,传递希望的美好。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塑造女主角何欢这个人物时,您是如何挖掘她的角色特征,建构她的成长线的?

    苏晓苑:在2005年我最初的设计里是没有何欢这个人的,她有真实的人物原型,是我生活中的一个朋友,我做了一点艺术加工,将她和电视台一些女主播的形象进行了嫁接,最终有了今天的何欢。现实中,我那个朋友比何欢还要悲惨,前夫不仅借款还用她的名义担保,至今她还在限高的名单里。欣慰的是,她和何欢一样,在离婚后遇到了真正关心呵护她的人,自己的事业也发展得很好,7月16日,我还参加了他们结婚四周年庆的家宴。所以,能够从泥淖中爬起,靠自己浴火重生的女性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女主角。

    剧中的何欢,她的经历更复杂,虽然自身业务能力很强,但结婚10年一直处于被呵护、被宠溺的状态,她已经甘于沉浸在这种有些虚幻的幸福生活里了,独立自强的能力正一点点褪去。当这一切美好都被打破,她该如何面对?何欢不仅唤醒了她过往作为优秀主播的能力,还在困境中练出了新功夫,而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亲情、闺蜜情,甚至来自债主的关心和帮助,也让这个故事在悬念之外有了温度,何欢不仅满血复活,而且比10年前更有魅力、更有光芒。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做自己的光》也展现了女性真挚的友谊,除了女主角何欢,还有白杨、赵媛媛两个主要女性角色,能谈谈您在创作这些人物时的一些体会吗,您个人更喜欢哪个角色?

    苏晓苑:在时代变革面前,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是不是就没有了价值,只能随波逐流,或者被湮灭被淘汰?我们能不能顺势而为,不抛弃、不放弃,而后重启人生?何欢和白杨都是后者,她们愿意为理想坚守,但又不固守成规,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为目标不顾一切地付出,都让人在钦佩的同时也有一些心痛。

    白杨这个角色也有原型,也是我一个好朋友,生活中她是一个制片人。落笔的时候,我对她们的那种感情真的不分彼此,只不过因为何欢的际遇太惨,我会给她更多的怜爱。我最喜欢、最心疼的角色其实是白杨,何欢再难也有蒋俊豪在陪伴她和默默地支持她,赵媛媛也一直有人爱护,只有白杨始终一个人,无论是事业上的困境还是情感上的受挫,她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扛。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做自己的光》也为女主角何欢设定了“姐弟恋”,这是否有意在迎合观众的审美和市场规律?您是基于什么想法来设定这样的情感关系的?

    苏晓苑:我并非刻意要写“姐弟恋”,但我认为观众的审美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也不可违背。只是因为男大女小是一种惯性的社会认知,一切和这种惯性不同的都显得有些特别,文艺作品都是找特别点来创作,这就导致影视作品中“姐弟恋”的比例远远超过了生活实际。在我心目中,爱情与年龄无关,是否美好取决于感情双方的真与假、多与少、深与浅。

    我首先考虑的是一部剧的人物、情节、主题表达,在何欢的人物设定和人物线确定后,男主角就要和她对应,我的思路就是两者之间要形成反差和对抗的关系,所以才有了欠债和讨债、主持人和厨师、学霸和学渣、生活能力强与弱、已婚和未婚、女大和男小的对比,而蒋俊豪也与何欢的前夫欧凯歌形成反差,一个是仰望星空的金融精英,一个是脚踏实地的草根厨师,一个是极度的利己主义者,一个是豁达善良的乐于助人者,这样的反差会让故事更加一波三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创作的过程中有遇到瓶颈吗?在剧中加入喜剧和悬疑元素,是出于何种考虑?

    苏晓苑:太多瓶颈了。前5集,我就改了8次。不过这部剧最大的难点就是作为一个媒体人写媒体故事,因为太熟悉,我在写作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要收着写。其实瓶颈每一部剧都会遇到,让人起了别想了就这样吧的念头,但自己又不甘心,反复折磨之后,终于解扣,又痛又爽。现在想想,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如何平衡。

    喜剧元素,我也不是刻意而为。我本身就不是一个深刻的人,喜欢简单的快乐与有趣的事和人。剧中很受观众喜爱的“讨债四人组”,我当时想,既然欠债,总有债主吧?一个债主太单调了,几个债主不能都一个样吧?于是,就有了现在“讨债联盟”的设定,当然现在观众看得开心,还要感谢导演、演员们的精彩呈现。至于悬疑,我觉得一部剧总要有个钩子去勾住观众的心,悬疑无疑是比较常用的手法。消失的他,会让观众惦记、不解、气愤,从而与何欢产生共情,才会去期待何欢的成长和新感情。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那年花开月正圆》到《做自己的光》这段时间里,您的创作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您如何看待女性题材剧的火爆和未来的发展?作为一名编剧,您想过要如何突破女性题材剧的创作窠臼?

    苏晓苑:我的创作选题没有设定特别条件,唯一一点,这个人物必须打动我,让我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回顾这几年我笔下的女主角,其本性、品质都是一样的:正直、善良,有担当、有拼劲、有眼界、有格局,坚忍不拔、愈挫愈勇。我的作品都是以女性的这些特质为内核,再去赋予她们不同的性格、人设,从而展开不同的故事。从《那年花开月正圆》到今天,观众的审美和对剧作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也在努力适应这些变化。相对于那时候,现在的我变得柔和了,更愿意写一些温暖的治愈系作品。不同的时代,我的创作理念肯定是不同的,但我觉得,不管写哪个年代的人物,女性也好男性也罢,他们的精神世界一定是当下的观众能够接受、理解,甚至还有一点点向往之心的,从作品中反映现实、观照现实,这是我的执着。

    女性题材剧的火爆是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的现实折射,这类剧更贴近女性观众群体,让女性在观剧过程中或置身其中与女主角共成长,或在情感上与女主角共喜悲。强调独立、自主、奋斗的“女性剧”无疑给职业女性带来更多的心理支撑,让她们身负职场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得到些许释放。从观剧感受上看,人们在潜意识里,多少都给女性贴上了柔弱的标签,所以面对同样的困境、同样的奋起、同样的抗争,女性总会得到更多的喝彩,剧中的女主角由此赢得更多的掌声,电视剧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样的结果,皆大欢喜,由此又进入新的循环。

    我觉得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并不是女性题材,而是人物创作的千篇一律和情节的单一,或者说是故事发展过程中的缺乏新意。在我看来,没有不好的题材,只有不好的剧本。做编剧费脑、伤身,更不要说那种孤独的无助感随时萦绕。所以,首先要有一颗坚强的心,然后坚持不停地写。当然,还要求新求变,找到观众最新关心的话题,表达方式也要与时俱进。我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女性题材剧还会保持一定的热度,但影视剧市场上各种题材会越来越多,百芳争艳。

    记者手记

    第一次听到苏晓苑的名字,还是因为《那年花开月正圆》,想象了很多次她的模样与声音,到真正访谈时,才发现她原来并非我脑海中勾勒的样子,唯恨时间太短暂。一个小时的时间,从新剧的创作过程到她成为职业编剧经历的过往,她打破了我对她的所有想象——有点可爱,“你知道我当时的邻桌是谁吗?你知道我的编剧老师是谁吗?”,皆是如雷贯耳的名字,而这都被她称作是职业生涯中的幸运;有点率真,她直言不讳在最初看到别人吐槽她的作品时,会有一点点委屈,后来觉得有些吐槽很好笑,最终又演变成她接受一切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访谈中她提及的高频词汇里,可以看出她对女性题材剧的偏爱,而在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频繁出现在荧屏,女性题材剧的创作公式随着时代进行着更迭的今天,苏晓苑也在不断更新着她的创作理念,以手中的笔书写着“她力量”,相信,让更多元的女性形象出现,不仅是观众的期待,也是她心底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