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动态

天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发布日期:2022-08-01 13:57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 分享到:
  •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开创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描绘了天津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今日聚焦天津经开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发展成效与未来规划。

    天津经开区成立于1984年12月6日,是我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1986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开区时亲笔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2013年和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天津经开区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

    围绕“实业为本、创新为王、开放包容、生态宜居”的发展思路,天津经开区坚持创新立区,积蓄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坚持制造强区,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坚持改革活区,建设美丽“滨城”核心区;坚持开放兴区,构建外资聚集发展新高地。天津经开区始终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发挥着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在产业转型、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综合发展水平多年来稳居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梯队。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音译泰达)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节点,位于京津冀产业布局轴轴心,是美丽“滨城”的核心区。总规划面积403平方公里,包含东区、商务片区、西区、南港工业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现代产业园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微电子工业区、南部新兴产业区以及一汽-大众华北基地一区十园。


    近年来,天津经开区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锚定初步建成“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和“美丽‘滨城’核心区”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制造业立市和滨海新区制造强区发展战略,持续强化制造业优势,强链长链,优化产业结构,以科技、金融和新经济创新赋能制造业升级,提升发展质量,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放眼今日泰达,天津经开区已形成汽车及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2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医药健康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以产业金融、平台经济、数字创意、智慧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崛起。“4+1”主导产业格局已然清晰,奠定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也成就了天津市工业总产值的1/4。

    作为天津市汽车产业的主承载区,天津经开区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是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多年来,经开区汽车产业始终保持着乘势而上的良好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天津经开区已形成以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清源电动车以及星马汽车5家汽车整车企业为龙头,大众自动变速器、艾达变速器、立中车轮、一汽丰田发动机、锦湖轮胎、大陆汽车电子、电装、松下汽车电子、矢崎、摩比斯、一汽富维、长城汽车金融等200余家各类零部件和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整车产量占天津市总产量的99.9%。2021年,天津经开区汽车产业交出优异答卷,规上工业汽车产值1415.5亿元。

    在高端装备领域,经开区也有“国之重器”。就在7月24日,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将问天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在我国空间站建造重要运载任务中三战三捷。它和长征七号、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火箭的总装任务,便由位于天津经开区西区的“大火箭”承担。而SEW、奥的斯电梯、德玛森精机、约翰迪尔等高端装备企业,在经开区多年深耕、稳扎稳打,充分彰显了泰达实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天津经开区另一个千亿产业。蜚声海内外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是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代表企业。如今,部署在泰达的“天河一号”改进型位列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第一,而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天河三号”E级原型机也已于2020年研制成功。目前,经开区已形成了以三星视界移动、三星电机、富联精密、恩智浦半导体、七一二通信、松下电子、唯捷创芯等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网络通信、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完备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近年来,经开区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国家及天津市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战略和要求,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了数字产业园、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5G应用、平台经济、互联网医疗、智慧城市八大应用场景,形成了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沉淀,天津经开区已形成了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2021年天津经开区医药行业全年产值404.6亿元,增长46.9%,占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天津经开区已构筑起一流产业生态,呈现出“全、尖、优、特”的特点。

    以单针剂重组新冠疫苗和埃博拉病毒疫苗而蜚声国内外的康希诺生物,全球领先的技术驱动型CDMO企业凯莱英,均是在泰达从零成长起来并实现“A+H”股上市的企业。泰达还聚集了以诺和诺德、施维雅、金耀药业、中新药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瑞奇外科、赛诺医疗、博雅集团、海河生物等为代表的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覆盖生物医药产业10余个细分领域。

    2021年9月,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在泰达正式挂牌。经开区企业已先后获得16个细胞产业临床试验批件。借助“细胞谷”全新契机,经开区将形成一条以“研发”和“转化”为核心的,细胞治疗、基因技术发展全链条。

    从盐碱荒滩到九通一平,从屈指可数到项目林立,经开区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不断优化调整、转型发展,高质量打造南港工业区这一未来天津石化产业发展唯一承载地,初步形成了环渤海区域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基地。

    目前,南港工业区已经形成超千万立方米原油储备能力、近千万吨LNG接收能力、近百万吨润滑油生产能力,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石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能源储备基地、北方最大的润滑油基地、高端涂料生产基地。

    截至2022年6月底,南港工业区累计签约实体类项目130个,总投资近1700亿元,其中已建成企业90家,在建项目24个;汇聚了立邦、灯塔、KCC等一大批涂料生产企业;中石化乙烯、渤化南港新材料基地、中沙新材料、中国石化LNG、北京燃气LNG5个百亿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天津经开区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快的经开区之一,在产业金融、平台经济、数字创意、智慧物流等领域优势突出,尤其是产业金融和平台经济方面,已成为天津的发展至高地。

    在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天津经开区将全域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发展紧密融合,实现了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无缝对接,为各种业态的企业提供了多元化金融服务。目前,天津经开区有持牌金融机构158家,其中法人总部机构26家,是全市唯一且国内少数的金融全牌照区域。依托实体经济基础和产业金融优势,经开区已形成1500亿元资管规模的商业保理生态,占全国20%,新型资管企业超2000家,管理规模超3.5万亿元,税收贡献近1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4。亚投行数据与综合业务中心、捷信消费金融、韩华证券投资、科勒资本、德美利证券等国际化金融机构相继投资入驻。

    此外,中船集团、美团、链家、爱奇艺、58同城、猎聘、途家、顺丰等一批新兴产业龙头项目在天津经开区加速发展;高济医疗、泛生子、恒瑞医朵云、零氪科技、京东健康等近30家优质互联网医疗平台实现快速集聚,经开区探索形成了互联网医疗产业的“泰达模式”。与此同时,以美图美事、抖音直播生态产业园和天津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经开区)三家电商平台为主要载体的直播经济已在经开区异军突起,2021年达到全年15亿元的营收。

    在优质项目的引领下,一批世界知名行业领先企业和特色产品在泰达生根发芽,汇聚成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力量。截至2021年底,天津经开区亿元级企业已超过870家,其中百亿级企业22家;117家《财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项目523个。内外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3.4万家和1700余家。


    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提升天津经开区整体竞争力的战略之举。近日,媒体走进天津经开区,对话天津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尤天成,探寻经开区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Q:过去几年,天津经开区如何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尤天成:经开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积极促进京津冀区域发展实力提升。聚焦“一基地”。围绕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经开区落实“十四五”规划,大力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抓主导、抓龙头、抓园区、抓创新,不断夯实主导产业基础,精心打造有产业、有主题、有灵魂的12个主题园区,大力提高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加快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

    聚焦“三区”。围绕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经开区积极探索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创新模式,打造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商业保理之都”,自贸创新成效显著,综保区开放功能突显,“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

    落实“一基地三区”成效,体现在重点项目聚集,特别是承接北京、河北项目上。截至目前,经开区共承接京津冀协同项目1816个,其中北京市项目1526个,河北省项目290个,累计吸引投资5579亿元,注册资本金2921亿元。

    Q:天津经开区如何高标准建设载体平台,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尤其是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取得了哪些成绩?

    尤天成:围绕载体建设,经开区在强化“全域承载力”同时,突出“一北一南”,打造“最优承载地”。在北部,全力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是“五个统一”机制保驾护航,在滨海新区支持推动下,科技园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引智、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工作机制,陆续推出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体系;二是“3+1”产业体系厚植基础,全力打造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和科技服务产业体系,不断补链强链;三是“类中关村”环境助力创新,打造9万平方米国家级创新示范基地,创建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引入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机构,充分发挥生态雨林基金、中关村科技租赁、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服务站等金融服务产品,为科创企业发展赋能助力。

    截至2021年,滨海-中关村已注册企业3000余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322家,累计达到672家,北京企业占新增企业比例由2019年的16%提升至30%。协同效果日益明显,自主创新的科技属性更加鲜明,园中科技型企业超500家,占比51%,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雏鹰企业101家。

    在南部,经开区贯彻国家和天津市石化产业布局优化大方向,大力建设南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作为天津市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承载地,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如今,中沙、渤化等百亿级项目投产,中石化再次加大投资建设120万吨乙烯等11个重点项目,还有中石化LNG、北燃LNG、北化院中试基地、中圣冷能利用项目等加快推进。


    “惊喜又难忘!”不久前,海河之畔乐音飘扬,天津茱莉亚学院成功举行了首场室外音乐会,家住碧桂园天汐苑的胡先生在现场亲身领略了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海河两岸春可游花、夏可享荫、秋可闻果、冬可赏雪,尤其是彩带公园,更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不二选择。”胡先生说,这里的城市建设不仅越来越漂亮,人气也越来越旺。

    近年来,经开区担起建设美丽“滨城”核心区之责,在教育、医疗、文化、商业、旅游等方面着力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建设水平。其中,引入了K11集团布局天津的首个商业艺术项目天津K11 Select,形成永旺商圈、MSD商圈、万达商圈三大商圈,商业氛围日益浓厚。同时,天津茱莉亚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津泰达学校、耀华中学滨城学校、泰达岳阳道小学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落地,构成滨城核心区“名校矩阵”。不仅如此,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开诊、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改扩建工程开工,泰达均衡协调、一体高效的健康服务圈逐渐成形,居民幸福感不断攀升,一个有产业、有生活、有人气的活力区域正在张开臂膀迎接八方来客。


    泰达想企业之所想。天津经开区以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务,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想方设法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为企业纾困,助企业“危中找机”。泰达为人才谋发展。天津经开区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创新人才吸引模式的同时,加速提升商业、医疗、教育设施建设,打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行走在泰达,处处能感受到如火的创业热情和强劲的发展脉搏。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大众变速器、维斯塔斯、奥的斯电梯、SEW传动、恩智浦半导体、PPG、三环乐喜、莱尔德、诺和诺德、康希诺、康师傅、雀巢……这些优质的项目不仅是天津经开区此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急先锋,也是天津经开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狠抓招商引资,护航龙头企业,提速城市建设,天津经开区正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笃行不怠、步履铿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