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发布日期:2017-02-03 13:51
来源: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分享到:
  • “改革创新是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则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全面创新的核心和引领。新的一年,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将以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科技创新‘三深一土’科技战略为重点,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落实好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力争在实施项目、建设平台、培养人才、完善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1月17日,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对记者表示。

    国土资源是高科技含量的领域,事业发展,科技必须走在最前面

    说起不久前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姜建军十分振奋:“姜大明部长的讲话站位高、落点实,不仅旗帜鲜明地把创新摆到了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勇于攀登,而且为下一步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作为国家基础性和高科技含量的领域,国土资源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走在国家科技创新的前列!”姜建军表示。

    耕地资源保护需要科技创新支撑强化。牢牢守住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创新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轮作休耕、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耕地生产力提升技术。

    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需要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深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研究,创新资源减量化、再利用技术,开发低品位、共伴生、难利用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深化对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健康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律的认识,发展用地节约集约与环境友好、文化传承相协调的建设用地再开发技术。

    能源资源保障能力需要科技创新引领提高。牢牢守住影响全局的能源、大宗矿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资源供给底线,需要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加大油气资源、紧缺资源、新兴材料矿产勘查力度,拓展能源资源利用的空间、广度和深度,而这些的实现,都依赖于成矿成藏等理论的深化、勘查技术方法的升级和先进仪器装备的研发。

    地质环境保护需要科技创新支持深化。走绿色发展新路,要加强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退化土地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科技攻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加强地球表层水循环系统“碳汇”作用、圈层相互作用研究。

    提升国土资源监管和服务效能也需要科技创新鼎力支撑。比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卫星、航空对地观测技术,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提供的全球性、实时性、连续性地表观测数据,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体系。

    以“三深一土”科技战略为重点,着力推进国土资源领域科技创新

    姜建军告诉记者,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加剧,我国要更多地依靠内生动力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然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土资源科技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我国深部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还不能满足需求,探测深度、精度和分辨力与国际相比还有差距,勘查仪器设备依赖进口,严重影响深部资源的探测开发;我国海底能源资源探明和开发程度较低,勘探和开发的高端装备十分缺乏,严重制约深海资源的勘探开发;我国深空对地观测体系和应用体系还不健全,信息服务水平和业务化运行能力不足;我国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监管技术还不完善,土地污染治理技术不多,土地整治科技水平不高。

    同时,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活力不够,高端人才缺乏;调查与研究、科技与业务结合不紧,联合攻关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标准化研究滞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与转化不够等。

    为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去年,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制定了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使命,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科技创新“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确立了“三深”战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土地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今年,又通过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详细地阐释了如何着力推进国土资源领域科技创新。

    那么,实施深地探测重点任务有哪些?

    据姜建军介绍,一是大力推进地球深部探测,组织立体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强深部矿产资源勘查攻关;二是开展深部能源快速高效勘查评价;三是推进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与高效利用;四是强化地灾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开展地下空间调查与开发利用攻关和地下水调查评价监测技术研究等,“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到2030 年成为世界地球深部探测领域的‘领跑者’”。

    而深海探测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建立深海地质调查勘查理论和技术体系,着力突破深海探测的关键技术,提升深海资源探测、开发和利用能力,不断拓展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空间。具体包括:推进深海矿产资源勘查,开展海洋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强化海洋环境与极地观测研究等,力争到2020年,攻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商业化试采,研制成功全海深潜水器、1000~7000米级潜水器通用配套技术和深远海核动力浮动平台技术等。

    深空对地观测是深空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国土资源部实施深空对地观测的重点任务是,加快陆海卫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促进卫星遥感数据共享和作业协同;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监测体系,提高国土资源调查和监管水平。

    实施土地科技创新战略,一是推进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空间优化开发;二是发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与耕地保护技术;三是加强土地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如加强土地原生态修复的微生物与微量元素标准研究,加强土壤污染修复理论技术研究等。

    “责任落实年”,科技创新将围绕战略目标,抓项目、建平台、育人才、出成果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强调,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的情况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能简单依赖增加用地、用矿,而要更多依靠创新。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创新引领,围绕开辟新空间、培植新动能,全力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姜建军表示。

    一是启动一批重大项目。

    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今年,国土资源部将与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加强协作,基本完成“三深一土”重大创新工作布局,适时启动实施地球深部探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土地资源安全科技创新任务进入国家科技计划。

    大力推进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实施与合作。继续参与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等国际重大地学计划,牵头主导一批地学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发起和组织实施“化学地球”、全球岩溶碳循环监测、青藏高原、深地探测、地灾预警、国际地下水监测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推动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实施,引领国际重大科技合作。

    二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

    推进优势领域建设国家级平台:积极筹建地球深部探测与能源资源安全国家实验室,解决资源与能源领域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参与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集中深海平台、基地及水合物科学试采工程资源,建强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功能实验室。

    持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组建土地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建设矿产资源勘查、大陆动力学、地下水资源、岩溶地质等国家重点实验室。

    培育和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基地建设,优先做好天然气水合物、航空地球物理、土地工程等领域基地的试验运行。

    加快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建地球深部观测与实验系统基础设施;建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同时,进一步建设好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

    三是培养一批创新人才。

    着力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打造国土资源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特别要吸引造就能够领军“三深一土”新科技领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型科技人才,激励成就醉心科研、善于协作、实干能力强的杰出人才,培养选拔勇于创新、善于新技术开发的高技能人才,重视培养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急需的能工巧匠。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三深一土”重大科技战略为重点,大力建设大陆地质与地球动力学、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与表层动力学、地壳变形与地质灾害动力学、应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探测、海洋地质、海底矿产、土地综合监测与利用、土地工程技术与耕地质量等一批优势学科群。

    此外,还将加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发现和培养力度,鼓励科技创新人才竞争流动,加大国际人才合作交流力度。

    四是取得一批创新成果。

    聚焦重点领域、集中优势兵力,力争在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页岩气新区勘查评价和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

    五是突破一批机制障碍。

    建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落实好科技创新、绩效分配、项目资金管理、成果转化应用等一系列政策。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行更加开放的用人制度。打破条块分割体制,促进调查与科研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国土资源科技工作将在‘责任落实年’活动中,强化需求引领、前瞻部署、自主创新和高效协同,集中力量深入实施‘三深一土’战略,开足马力,蹄疾步稳,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爬坡过坎,实现新的跨越。”姜建军说。

    文章来源: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