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滨海时报】塘沽扶轮小学: 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的星火

发布日期:2021-01-27 17:03 来源:滨海时报 分享到:
  • 滨海时报2021年01月25日第03版报道:

    在蜿蜒的海河之畔,天津茱莉亚学院可谓一颗耀眼的明珠,多少有才华的年轻人期待着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茱莉亚学院附近,几十年前还曾有一所“明星”小学,不仅为新区这片土地培养出一个个栋梁之才,还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的星火。这就是曾经的塘沽扶轮小学。

    塘沽扶轮小学位于三槐路10号,大约在塘沽南站的东南方向。根据天津党史资料丛书《大沽口怒涛》记载,1934年9月,董昆一等在塘沽扶轮小学建立了中共塘沽支部,开展抗日宣传。这是可以查证的塘沽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董昆一担任支部书记,共有党员8人。

    1933年5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在塘沽沟沿街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塘沽的抗日斗争形势异常严峻。中共塘沽支部建立后,一面开展抗日宣传,揭露《塘沽协定》的真相;一面着手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

    在培养和发展党员过程中,党支部注意到了在永利碱厂、塘沽开滦码头和铁路塘沽车站等处做工的塘沽扶轮小学校友许光庭、张振声、张逸群等人。这些青年全是工人子弟,家境贫寒,思想品质好,经常到学校学习和帮工。董昆一等通过组织文体活动、借阅进步书籍、交流谈心等方式主动接近他们,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培养这批青年工人,党支部还帮助他们组织建立校友会,出版油印刊物《自励》,用以交流校友情况和传播进步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培养,1934年11月,党支部首先发展许光庭入党。这是党支部在塘沽本地培养发展的第一名党员。

    “青砖墙,赭红波形铁皮陡顶校舍,整齐的木栅栏围起的操场,兀立在盐滩和水坑之间的空地上,格调同1888年清朝洋务运动中兴建的塘沽车站一样,古朴而不失典雅。这就是塘沽扶轮小学——我的母校。”在《塘沽教育百年》一书中,扶轮小学校友刘南洋记忆里的扶轮小学治学严谨,在当时口碑极佳。学校桃李满天下,不仅培养出各行各业的栋梁,校友许光庭还成为塘沽党支部的第三任支部书记,继续先辈未竟的事业。“我为曾为母校学子而自豪,更为母校曾为中共塘沽第一个党支部的活动基地而自豪。”刘南洋说。

    1935年9月,董昆一被调往河北省康庄铁路扶轮小学任教,周铭新继任塘沽党支部书记。新来的校长孟昭权对进步学生的活动不断加以限制,对此,塘沽党支部领导在校学生和校友发动了一次学潮,把孟昭权驱逐出校。孟昭权跑到国民党南京政府铁道部状告周铭新等人是共产党员,虽然在地下党员的周旋、帮助下得以息事宁人,但孟昭权也重新回到了扶轮小学。此后,外地来塘沽任教的地下党员都被陆续调出塘沽。周铭新在调走之前,指定许光庭担任党支部书记。

    1936年2月,按照市委指示,中共塘沽支部改建为中共塘沽特别支部,书记仍由许光庭担任。在特别支部的领导下很快建立了永利碱厂、塘沽开滦码头、塘沽扶轮小学3个基层党支部。1936年5月,塘沽特别支部在永利碱厂发动了一次工人罢工,反对苛刻的新厂规。这次工人罢工虽未成功,但为党组织积累了经验,也将党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开来。时至今日,塘沽扶轮小学虽已难寻踪迹,但中国共产党在塘沽发展的脚步却印刻在历史的长河中,革命的星火也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播撒开来。记者 范炳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