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天津日报】零工市场 从零到灵

发布日期:2024-04-18 10:54 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
  • 天津日报2024年4月18日(第06版)报道:

    每天清早,一群打工者聚集在大桥下、马路旁,或站或蹲,四下张望,等待雇主召唤,这是灵活就业人员常见的求职状态,但这种状况正随着零工市场的建立而逐渐改变。

    过去两年,我市陆续建成了19家线下零工市场与16个线上零工市场平台,越来越多的务工者从“马路边”走到“市场中”乃至于“手机上”,实现就业从“零”到“灵”。

    零工市场是什么样的?能提供哪些服务?促使零工群体发生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分别来到武清区振华桥零工市场、滨海新区滨城灵活就业服务中心以及津南区海棠街零工市场进行了采访。

    告别清晨“站马路”

    走进就业“大市场”

    3月22日早上8时,把两个孩子送到学校后,王科伟来到武清区振华桥零工市场等着雇主接他去干活。

    王科伟老家在河北省邯郸市,2006年来天津打工。起初,他在工地上干些安装、电工等杂活儿,因为人勤快、手艺好,颇受老板器重。2015年,其所在公司天津项目已交付,老板想带他去外地继续干工程。“但当时我已在武清买了房,孩子也太小,我就没走。”王科伟告诉记者,从那时起,除了在家照顾孩子,他就到振华桥找活儿干。

    振华桥位于武清区杨村街道,20年前,因附近有座煤场需要装卸工,务工者口口相传,自发形成了找零工的市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煤场早就搬走了,但振华桥的“马路市场”却留了下来,最高峰时,这里每天早晨都会聚集700多名务工者。

    对于在路边“蹲活儿”,王科伟驾轻就熟。“最晚早上6时你就得在路边等着,把电动车往旁边小道儿里一塞。只要有招工的把车开到路边,大家就呼啦围上去。先说工作,再谈价儿,最后老板选几个人,关上车门一溜烟就走了,整个过程用不了5分钟。”他告诉记者,要是上午9时还没接到活儿,那这一天就只能歇了。

    “大量务工人员早高峰站在马路边,不仅秩序混乱,也带来交通隐患。”武清区杨村街道主任卢天立告诉记者,2022年11月,他们联合武清区人社局等部门,利用振华桥南侧不到50米的一处空地,搭建起一个零工市场。

    步入零工市场内部,感觉这里很像一座公交车站。场地中央是一排带顶棚的座位,两旁是车道,方便雇主把车直接开进来招工,场地外围的两排房子分别是等待区、休息区、超市和食堂,配备了充电装备、急救药箱和雨伞。

    零工市场开业后,王科伟第一时间登记了个人信息和求职意向。不久之后,市场工作人员将他拉入微信求职群,群内不时地发布用工需求。王科伟告诉记者:“这样就不用一大早在路边傻等了,提前一天和雇主在手机上沟通好工作内容和工费,然后早上8时多到这里等着就行。”

    告别“站马路”的不只是王科伟。

    最近,市民刘爽的新房马上就要铺砖了,朋友建议到路边找个师傅,但他有些不放心,所以拨通了振华桥零工市场运营人员赵学航的电话。

    “没问题,我们这儿有个李师傅,技术你放心。”电话那头的赵学航答应得很爽快。他告诉记者,不少企业和个人原来都在振华桥招零工,虽然看起来选择不少,但很难一下子碰到合适的工人,等几天也很常见。零工市场成立后,他们对务工人员建了档,比如前面提到的瓦工李师傅,一天工钱是500元,因为技术过硬,有了口碑,现在仅熟人介绍的活儿就干不完。

    零工市场建成后,聚集在振华桥路边等待打零工的人少了很多,目前每天只有100人左右。“他们当中有些人是新来的,对我们市场不了解;也有部分雇主依然习惯把车停在路边,招工的不进场,打工的怎么会进来呢?”卢天立告诉记者,他们后续会加大零工市场的宣传力度,继续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模式,通过线上零工平台在线实时发布招聘信息,全天候快速匹配用工需求与求职意向,打造零工群体就业“大市场”。

    减少欠薪 培训技能

    “水猫儿”吃下定心丸

    今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强调各地要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站在务工者的角度,他们需要怎样的零工市场?

    3月29日早上8时,在滨海新区滨城灵活就业服务中心,电器维修工王文衷利用等待雇主的半个小时,教会了58岁的石友军如何使用“水猫工匠”平台。“点开这个小程序,你可以直接下拉浏览招工信息。看到你想干的,直接点击‘接单’就行。”他还特别提醒石友军:“在雇主确认后,你一定先把工费谈好,能讲价。”

    “以前,来滨海新区的务工者习惯在津滨高速延长线的桥下与新北路的交口揽活。”滨海新区滨城灵活就业服务中心创始人杨志勇告诉记者,他设立市场的初衷就是为这些“水猫儿”(指在路边等着找活儿干的临时工)找活儿。据他介绍,该中心由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构成,线上即为“水猫工匠”招工平台,线下是综合服务零工市场。在他看来,建设一个零工市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缺一不可。

    “不知道您以前是否注意到,打零工的都不加班。”“水猫工匠”平台运营负责人杨长勇对记者说,零工的工作时间一般是从早上8时到下午6时,除了中午吃饭、休息的1个小时,每日工作时长一般是9小时。

    “但他们早上4时就要起床,如果晚上再加班,就耽误第二天赚钱了。”他告诉记者,为什么零工群体早上5时就要站到马路边,就是怕来晚了没活儿。有了网上平台,工作可以提前联系好,还能多休息会儿。

    除了能介绍活儿,不欠薪是“水猫儿”对零工市场的最大期待。聊起这个话题,王文衷和石友军也围了上来。“很多人为什么打零工,不就是怕欠薪嘛!”石友军说,他原来也在工地上干过,说好的月结,但一到发钱的日子就“卡壳”,搞不好一个月就白干了。

    但打零工也不能完全避免欠薪。有人告诉记者:“就说铺瓷砖,干活儿的都知道铺地砖、贴墙砖不是一个价儿,但有的雇主事后装傻,只按低价结账,你也没辙。”还有人说:“我通过中间人接了一个活儿,雇主事后说已经和对方结过账了,但中间人跑路了,我找谁去要钱?”

    天津法岱律师事务所律师丁玲和同事在过去几年处理了上千件零工维权案件,她告诉记者:“在正规平台接活儿都有记录,这是产生纠纷后维权的关键凭证。”

    据了解,自2022年3月“水猫工匠”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后,目前注册工人超60万人,平台每日发布用工信息并提供工作岗位上千个,每天上平台找活儿的工人达2000余名。杨长勇告诉记者:“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用工企业通过我们平台来招工,让‘水猫儿’找工作更轻松。”

    但零工市场仅有线上平台是不够的。天津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吕静韦认为:“零工群体想要提高收入还是要靠技能,纯线上的招工平台很少涉及技能培训方面的内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零工群体不同工种之间日薪有明显差异。力工每天工费上限不超过260元,但电工、操作工的日薪起点就是300元,而有经验的瓦工甚至能达到每天500元。不少零工市场管理者都认为,线下平台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务工人员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更关键的是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这样才能增加他们的收入。

    目前,我市零工市场建设是从线上、线下两方面入手。记者从市人社局就业处获悉,当前我市已建成线下公益化零工市场19家,其中滨海新区2家,津南区2家,北辰区2家,其他13个区各1家;线上零工市场16个。今年前两个月,各区零工市场提供零工岗位32672个,服务求职者29520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2380人次。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今年将根据人社部《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工作重点放在规范零工市场服务定位、服务功能、建设布局、运行模式、信息分析、服务要求及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

    服务新就业群体

    扩大就业“朋友圈”

    零工市场原本对应的主要是低学历、低技能人群,但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新型用工方式的出现,零工市场的劳动者正向知识型、技能型拓展。

    前不久,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小王想利用课余时间打一份零工,她在津南区海棠街零工市场找到了一份会展公司的营销工作。这个岗位要求她通过网络平台对曾经参加过展会的客户进行回访,记录他们的反馈意见,日薪150元,工期不超过两周。

    “像小王这样打零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天津市鸿文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佟高兵发现,相较于以往在校内论坛找些零活,现在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零工市场来寻找打零工的机会,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更接近社会。对在校大学生来讲,打零工不仅仅是赚点零花钱,也是一次进入社会“训练场”的机会,通过打零工学着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工作。

    津南区海棠街,由于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13所院校,是天津“最年轻的街道”。海棠街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王建告诉记者:“我们街道不仅有15万在校师生,还有被优质教育资源吸引来的4万多高素质居民。”此前,海棠街都是零散发布求职信息,但随着今年1月海棠街零工市场成立,他们以全职宝妈、高校学生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服务对象,将服务主体设在党群服务中心,同时在各社区设立零工驿站,常态化开展零工岗位对接活动。

    为了助力零工市场多元化场景运行,海棠街推出“小棠帮办”品牌项目。在线上,通过“小棠帮办”App和小程序,用工单位和个人可动态发布零工岗位需求信息,求职者在线即可实时检索洽谈;在线下,工作人员、志愿者、实习生作为“小棠”代言人,与求职者面对面进行交流,提供求职登记、职位匹配、政策解答、就业指导服务,定期开展“零工岗位进社区、零工岗位入家庭”活动,真正将零工岗位送到居民的手中。

    自2024年1月挂牌至今,海棠街零工市场已累计发布零工岗位信息1800余个,接待求职者1200余人次,受理求职登记300余人;已开展举办4场零工招聘会,吸引了80家企业,2000名求职者前来应聘,达成就业意向600余人;促进200余人次实现灵活就业。

    新职业

    让工作触屏可及

    “带岗主播”热起来

    开直播、进企业、招工人,天津姑娘刘昕宇最近有点忙,从办公室直播间到工厂操作间,从企业食堂到员工宿舍,哪儿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刘昕宇是天津市武清区灵工经济产业园内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一名“带岗主播”,她在直播间里谈的不是商品打几折,而是具体的工作岗位。春节过后,不少打工人开始忙着找工作,“带岗主播”的直播间里也随之热闹起来。

    “空调滤芯厂组装工,工作轻松,环境无噪音,年龄45岁以内。”“实验室招聘男工,主要负责订单录入,要求打字速度快,工作时间是晚上10时到次日凌晨1时。”“工厂招聘质检员,工资日结,免费工作餐、免费班车。”每周工作日的上午10时,刘昕宇都会开通直播,快速播报着最新的岗位信息,同时在后台回答“粉丝”的各种问题。

    “‘直播带岗’最大的好处就是直观,所见即所得。”刘昕宇告诉记者,传统模式下招工仅凭一张嘴,不少务工人员到了现场接受不了选择反悔,用工企业也不满意。

    “但有了直播,我就可以站在正在干活儿的工人旁边,直播他的工作过程。”她说,每场直播大概会吸引几十名务工人员,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人关心工作餐是每天都一样,还是每天不重样;有的人关心宿舍是几人间,是否有空调。别看这些问题小,却往往是招工成功的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直播带岗”作为一种全新的招聘模式也面临着一些难题。不少主播反映,很多直播平台都将“工资”“薪水”设为敏感词,但这些内容恰恰是务工者最关心的。不少用工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出于设备保密等原因,不让主播进入生产车间,这让直播效果大打折扣。

    “现在越来越多的零工群体开始接受‘直播带岗’这种新模式。”天津泉兴劳动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寇全华告诉记者,他们楼下就是振华桥零工市场,来这里找活儿的人扫个二维码就能进入直播间。对产业园区和用工企业来说,“直播带岗”这种新模式不仅提高了招工成功率,还减少了线下招工成本。

    一部部移动的手机,一场场热闹的直播,提高了就业市场的活跃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