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泰达政务

天津开发区华纳社区创建工作荣登《中国民族》刊物

发布日期:2017-09-30 16:12 来源:泰达政务服务平台 分享到:

  • 2017年《中国民族》6月刊刊发了题为《渤海之滨,我们是一家人——天津市滨海新区华纳社区创建工作侧记》,全面反映了开发区华纳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情况,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华纳社区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包括满、蒙古、壮等11个少数民族同胞和来自欧美、东南亚等13个国家的856名外籍人士共同生活在这里。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不同文化在这里融合与碰撞,华纳社区是思想融通、文化融汇、感情融洽的天津国际化发展的一个窗口。

    “底数清,情况明,从需求入手解决实际问题”,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华纳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不断提高民族工作认识,将创建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始终将其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创建工作重点。社区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领导、居委会为组织者、社工站为执行者的创建领导小组,结合“400户1社工”网格化管理,搭建民族工作委员、居民代表、楼门长、骨干居民、志愿者的五级工作网络,实现横向、纵向网络紧密对接。

    在创建中注重资源整合。与67家驻社区单位共建协议,开展“邻里厨艺节”等活动,邀请法律、教育界等资深人士组建专家讲师团,开办社区讲坛、道德讲堂,每周三开设咨询室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增强各族居民文化的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立少数民族之家、新居民之家,提供就医、就学、就业等指导和服务。定期以“开放空间”“头脑风暴”等形式召开恳谈会、研讨会,搭建多方参与、对话平台,共商民族工作、提升服务、推动发展。

    依托“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实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系统,率先建立虚拟少数民族之家,实现居民分类服务管理。以增添正能量为着力点,抢占网络阵地,扩宽各族群众参与表达空间。整合周边商家资源,将互联网+理念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宣传、普及知识、推广活动、增进交流,搭建“零距离”服务平台,实时向居民低偿、无偿提供服务。

    搭建多元工作平台,通过“民族工作三结合”方式,培养、融洽感情,促进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结合区域化特点开展党建活动,加大对少数民族党员以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党员的管理及服务,举办“党员服务日”“开放型组织生活会”等活动,促进交流,凝聚人心。结合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与驻区武警结对子,组织各族居民参观军营,加强国防教育,同时邀请少数民族战士与社区群众欢度民族节日。

    立足社区服务,华纳社区建立“社区帮你忙”窗口,为少数民族居民尤其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就学、就医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如为土家族商户创业提供指导、帮助解决回族饭店经营扰民等问题。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居民参与文体类、服务类等社团组织。社区发挥少数民族居民特长,组建朝鲜族艺术团、“翰墨轩”民族书画组、少数民族语言沙龙等,引导各族群众增进互知和互信。朝鲜族艺术团数次代表社区到多省市交流演出,展示了民族风采,更传递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正能量。

    华纳社区连续10年举办“我爱我家”社区联欢活动,各民族居民欢聚一堂,外籍居民演绎异域风情歌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借助网上民族事务论坛、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社区还结合传统节日举办各族美食厨艺展、民族舞蹈展演、民族团结手拉手联欢会等庆祝活动。每年重阳节会举办“亲情邻里饺子宴”,朝鲜族阿姨腌泡菜、汉族大妈制作面食,大家边品尝边交流各族特色美食,成为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的“亲情宴”。

    根据各民族风俗习惯,社区“夕阳红驿站”专门开设母亲节生日会、妈妈手工坊、空巢老人聊吧等主题项目,让居民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围绕中青年人、少数民族社区务工人员设置的“快乐公益”项目,成立“彩虹桥”群养之家、滨海读心书友会等两支社区社会组织,两年间由七八个人发展至七八百人,成员们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开展国学鉴赏、各民族风俗赏析、妈妈来讲民族故事等活动,使孩子们自幼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注重培养和发挥少数民族居民自身作用,搭建少数民族骨干展示平台。民族服务队发挥特长提供志愿服务;壮族党员义务为居民量血压、听心率,宣传预防疾病和养生知识;编织组的回族群众帮邻居提高手工制品技巧;舞蹈队朝鲜族群众向居民介绍朝鲜舞特点、要领……

    2016年,华纳社区荣获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在这个渤海之滨的大家庭里,各族群众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场景。(城市管理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