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别样坚守迎接战疫曙光

发布日期:2022-10-08 09:20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 分享到:
  • 疫情来临,城市可以静默,但是生活还将继续,坚守者的脚步从不曾停歇。他们是风雨无阻坚守战“疫”阵地的网格员,是披星戴月连续奋战的筛查工作者,是竭尽全力守候“大后方”的保障人员,是面对疫情闻令而动,向疫而行,勇担重担的每一个人。在平凡的坚守中不断涌现的感人瞬间,汇聚成了我们持续前行的力量,让我们相信,战疫的最终胜利就在眼前。

    斯是陋室惟君德馨 以库为家的抗疫守护者

    泰达综保区内一个逼仄而凌乱的杂物仓库,就是网格员刘铁松住了十天的“家”,一个软塌塌的折了骨架的沙发就是他睡了十天的“床”。

    “不是单位没给安排公寓,是我自愿住在这里的,我们负责的综保区有1.06平方公里,住着近300名员工,晚上在这里值守照应着,我心里踏实。”58岁的刘铁松,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在战“疫”号角吹响之时,拖着多病的身体毅然冲在最艰苦的地方,咬紧牙关坚持坚守,在守望胜利黎明的同时,也将自己变成了一面插在最前线的闪亮“旗帜”。

    凌晨4点多,身上胡乱披着风衣夹克当“被子”御寒的刘铁松从吱嘎作响的“床”上准时起来,开始疫情之下特殊而平凡的一天。早晨,他是后勤保障员,驱车赴酒店接医护,精心准备好筛查需要的桌椅、取样管、消毒液等各种物料,并为所有即将到来的同事准备好开水与早餐;核酸筛查开始后,刘铁松就是专职司机,流动筛查点的大篷车大家只放心交给细心踏实的他来驾驶;下午与晚上,他又成为了综保区企业的服务员,和同事们一起挨家走访企业,从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到为企业快速解决生产以及食、住、医、药问题,将企业的大事小情时刻挂在心头。“我们就是要让综保区的所有企业感受到,他们随时可以找到我们,抗疫我们一直和他们在一起。”刘铁松说。

    直到晚上,忙碌奔波了一整天的刘铁松才会回到仓库这个“临时家”,忍着腰酸腿疼细心检查第二天核酸筛查所需的物料准备,确保没有疏漏。深夜里,没有取暖设备的仓库透出深深的寒意,疲倦的刘铁松才会和衣躺在沙发上“直直腰”,休息三、四个小时后又开始新一天的“战斗”。

    虽然每天都将病弱的身体“压榨”到了极限,刘铁松却能够始终乐观笑对。每天晚上给自己注射胰岛素,被他戏称为“打鸡血”,每天早晨需要吃下的降压药、降糖药与甲减药物铺满了一个手掌,被刘铁松笑称为“第一餐”,就连对居住的陋室他也没什么不满意,直说“能睡就行”。但是当网格长和其他同事们看到这几乎转不开身的仓库,闻着空间内扑面而来的杂物味道,无不久久无语,继而泪洒衣襟。

    “我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了,现在就是要坚持下去!”面对同事们替换的要求,刘铁松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已经进入退休倒计时的他,对于这段特殊的战疫时光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理解。“光荣,我觉得非常光荣,这些和同事们并肩抗击疫情的经历将成为我未来最珍贵的回忆,我现在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过,多做一些,再做多一些!”

    坚持的动力,还源于家人的守候。面对连轴转的工作和身体的极端倦怠都能够始终笑对的刘铁松,在看到2岁小孙女的视频时却瞬间“破防”,泪流满面。视频上,已经多日未见爷爷的软萌小女孩一边跌跌撞撞的往前走,一边伸出手臂拍拍自己说,“找爷爷,爷爷抱抱”。孙女和家人是刘铁松最温柔的软肋。“家人和孩子都在新区,努力抗击疫情也是对家人最大的保护。”刘铁松说,胜利的眼前,他将始终坚守,绝不言退。

    硬防控不如暖心锁 姨母式的贴心网格员

    天津经开区党委办公共关系科的白舒同在平时就是一个热心细致,体贴入微的人,年纪轻轻的她被同事们唤作“白姨”,谁有困难都爱帮一把,心软的像豆腐一样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作为下沉网格员,在疫情初期,白舒同顾不得家里还有两个年龄还小的孩子,和同事们一起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投入战“疫”,献出“姨母式的温暖”。

    在天津经开区润枫广场三号楼里的小旅馆,许多人员被临时滞留在此。他们中有和包工头一起过来打工的,有只是加油路过的大货车司机,有孤身一人来天津找工作的,形形色色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被囿于楼里的一个个小房间。

    “我到了润丰广场三号楼,看到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滞留在这里,他们身上钱不多,吃饭和住宿费用都成了问题,有的个别工人情绪特别激动,大吵大闹的也有,我能体会到那种孤身一人在外地,口袋里没有钱了的无助感。”白舒同说,“谁还没有遇上困难的时候,安全距离可以有,人间温暖不能无。”

    白舒同和她的同事们主动过去安抚情绪激动的困难人员,细心询问他们的具体需求,“其实他们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就是最基本的吃住问题,到的第一天我们先把自己的饭给他们,解燃眉之急,考虑到他们可能不好意思告诉我们他们的名字,我就和同事通过筛查信息了解到每个困难人员的信息,之后每到饭点儿我们就把热乎的饭菜拜托旅馆的服务员放到他们房间门口,然后再挨个打电话告诉他们,确认每份饭菜已经送到了每个人手上。”白舒同说。

    与白舒同同在一个组的外事科赵繁、李朝,同样也是见不得人受苦的“柔肠侠客”。疫情管控措施之下,硬隔离可以隔住人的流动,却隔不住人的生活需求和情绪,疫情防控决不能一封了之。在润枫广场,凡是有滞留的,没有地方睡的,找这个组准没错。“咱们现在是中风险区,真的不能出去,你没有地方住,我给你找,包在我们身上。”赵繁、李朝二人左右联络、上下协调,让原本一腔怒气的年轻人,连声道谢地安顿下来。“疫情之下,旅馆老板很通情达理,能减免就减免,能先赊着就先赊着,差的太多的我们也不能让老板为难,我们自己掏腰包垫上,也不是什么大事。”李朝说。


    白舒同和她的同事们细心周到的服务,平复了滞留人员的情绪,也暖了他们的心。在疫情之下,“姨母式温暖”是滞留人员对白舒同和她的同事们的评价。封闭在小小的房间里他们会找白舒同发发微信,聊聊天,纾解他们心中的烦闷,在繁忙的抗疫工作中,白舒同从不嫌烦,总是及时回复信息,让他们身在异乡也知道有人会陪伴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刻。

    不只是有求必应,白舒同还会站在困难人员的角度,提前设想他们可能需要的帮助。“有两个红码需要隔离转运的人员,我怕他们到隔离点一时半会的没吃的,我就买了两大包吃的送到隔离点。”物轻情意重,谁有困难和白姨说,没有拒绝敷衍,只有热心解决。“我要给12345打电话,表扬你们,你叫什么名字”困难人员问白舒同,白舒同回复,“不用表扬,我叫什么也不重要,只要能解决您的问题就好。”不求虚名,也无需被人记住,白舒同和她的同事们穿梭在一幢幢楼宇间,耐心询问着每个人的需求,鼓励每个人坚持,再坚持一下,很快就会疫散云开,“其实说我们是在坚守,滞留在每个房间里的人又何尝不是在坚守,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处使,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当然除了这些坚守,还有那些永不消失的乐观与希望。

    疫散云开的曙光已经初现,每一个身在泰达的坚守者都舍小我,为大家,贡献出他们的全部力量,筑成阻击病毒的铜墙铁壁,坚持,再坚持一下,这场战疫的胜利即将到来,我们终会走上街头,再与泰达繁花与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