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第172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发布日期:2021-03-25 23:07 来源:泰达政务服务平台 分享到:
  • 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魏海委员提出的“关于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化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会办意见函复如下:

    一、加快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发展引领示范

    经开区在康希诺、凯莱英、瑞博等疫苗、生物药龙头企业大规模扩产建厂之际,满足企业需求将积极引进并培育培养基、病毒分离纯化、中硼医用包装瓶等配套企业。积极推进基因药物工程创新研究中心设立,解决产业链配套痛点问题,力争实现产业链安全。

    经开区借助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级专业孵化平台,搭建优势技术共享服务平台,整合共享微纳芯微流控技术平台、策浪公司缓释剂技术平台、京天成生物样品分析平台、法莫西合成生物技术平台、第四范式机器学习等优势技术,加速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速度。同时,鼓励集群内企业共享其服务平台,如康希诺mRNA中试平台,华熙生物发酵平台,德祥生物IVD研发生产平台,并积极吸引生物药技术平台落户经开区,为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提质增效。

    经开区获批国家两业融合试点以来,在国家发改委和天津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制药业立区”的优势,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价值链横向拓展,有效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转型发展。经开区建立两业融合重点项目库,出台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多项政策文件,有效发挥产业政策导向性作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将两业融合工作纳入天津市、滨海新区、经开区三级“十四五”规划,深入探索“十四五”时期两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经开区充分利用天津市支持企业智能制造相关政策,协助区内企业与为智能制造赋能的IaaS、PaaS、SaaS等公司进行对接,帮助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将ERP和MES系统打通,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已协助诺和诺德、达仁堂药厂、药明康德等企业进行智能制造尝试。未来经开区将探索与智能制造赋能企业共同打造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基地,为园区招商及入驻企业服务的合作模式。

    海河基金及泰达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已投资一瑞生物、瑞博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经开区将加大财政资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滨海新区产业基金、海河产业基金、泰达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政府投融资平台为生物医药产业早、中期和Pre-IPO期优质项目,尤其是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提供助力,并制定快速高效灵活的投入审批机制。同时,试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加深与梧桐树资本、高瓴资本等社会基金的合作。经开区将鼓励凯莱英、康希诺等头部企业设立基金,围绕其产业生态及上下游产业链,投资细分领域高成长企业,通过提供精准投融资支持,吸引项目落户。

    二、产业链协作分工,强化产业融合发展

    经开区整合优化现有载体资源,鼓励生物医药企业、重大项目、人才、资金向园区集聚发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上下游环节延伸,打造符合安全、环保要求及产业规划的聚集区。根据经开区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承载区规划,在生活配套较为成熟的东区重点发展高端生物药、医疗器械研发产业;在制造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重点打造大型高端制药产业、研发生产服务外包产业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产业;并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滨海-中关村、天河科技园等主题园区发展大健康、数字医疗、互联网医院等协同产业。

    经开区协助区内CDMO龙头企业凯莱英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引入国内小核酸龙头企业瑞博公司落户,共同投资30亿人民币打造国内最大的小核酸药生产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做强做深产业链,依托康希诺国际创新疫苗产业园补齐培养基、生物反应器、中硼药用包装瓶等上下游产业链;围绕瑞博小核酸药物基地引进RNA实验试剂、测序仪、生物感应器等配套企业。积极推进基因药物工程创新研究中心设立,解决产业链配套痛点问题,力争实现产业链安全。经开区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及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通过医疗数据共享,积极筹备专科医疗大数据库,赋能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试点“互联网医院+培训+科研+医药营销+保险”等智慧医疗新模式,康希诺与京东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互联网+疾病预防”数字化解决方案,开创了数字化医疗新局面。

    经开区抢抓细胞产业发展先机,在吸引全球细胞产业高端创新资源,着力打造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在博雅干细胞、昂赛细胞、灏灵赛奥等优质企业聚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深延展产业链,致力于建成集存储、研发、生产、制备、流通、应用为一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争取引入细胞和基因治疗CRO、CDMO企业,吸引更多基因检测企业落户。

    经开区加深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与天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进一步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打造成为滨海新区医药、医疗器械研发企业临床试验平台,支持集群内企业发展。支持天津科技大学设立校企合作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助力医药产业发展。

    三、共建协同创新基地,实现“飞地”管理

    为抢抓细胞产业发展先机,聚集全球细胞产业高端创新资源,天津着力在滨海新区打造京津冀特色“细胞谷”。经开区已培育了以细胞存储、治疗,疫苗研发生产,基因诊疗,抗体研发,小核酸药物等为代表的产业体系,吸引了包括昂赛细胞、博雅干细胞、康希诺、奇云诺德、京天成、瑞博等企业落户,已获得细胞新药临床试验许可2项,细胞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1项,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许可1项。

    经开区规划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作为“细胞谷”研发核心区域,将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亚历山大孵化器、GMP中试车间等众多研发、孵化、实验平台作为“细胞谷”一期项目载体,将约10万平米的预留用地用于二期项目载体建设;规划在经开区西区生物医药园内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作为“细胞谷”研发转化核心区域,围绕康希诺建设国际创新疫苗产业园,依托瑞博和凯莱英建设中国最大的小核酸生产基地。未来将积极吸引重组蛋白、抗体、细胞治疗等领域龙头企业引进可行的产业化项目。基因检测行业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科研级基因检测、临床级基因检测、消费级基因检测。随着医疗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基因检测市场增长迅速。未来,经开区将加深与奇云诺德的合作,同时吸引更多基因检测企业落户。

    经开区充分利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各级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海内外高层次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前沿领域领军团队来津创业,为来津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启动资金和完善的生活保障,推动领军人才、优秀团队和高端项目整体加速落地。借助“项目+团队”模式,紧盯生物医药行业内的创新团队,探索评定标准前置等措施,积极争取“高端人才+前沿项目”落户产业集群。建立与高校合作平台,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依托产业联盟,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应用型人才,形成细胞产业创新创业和人才培育基地。面向生物制药、干细胞培育等新一代技术,引导和培育技术成果转化,以创新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产品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生物科技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发展模式,并借助区内优质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为高端科技人才提供服务。组建产业联盟“生物医药产业专家智库”,吸引细胞前沿领域领军人才来津落户创业,促进优秀项目和团队整体加速落地。同时建立完善引进细胞专业人才的绿色通道,以政策为引领、引育并重,强化载体建设、构筑服务平台,营造成长环境,多筹并举做好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企业长足发展和区域细胞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经开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津外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究中心,提供在校生在天津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医药企业研发中心实习岗位等方式,培养生物医药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典范,承接北京生物医药创新药及医药外包服务企业产业转移。

    四、加速国际合作,完善医药贸易国际化平台

    经开区借助综合保税区内医药企业进口研发用试剂免办进口许可证的政策优势,支持企业扩大研发领域;积极推动在综合保税区内试点医疗器械保税维修业务开展;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推动药品注册、药品进口、独资医院、医药器械跨境电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发挥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协助境外生物医药企业在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维权及专利导航运营等专业服务开展对接会。经开区将结合区内中惠药业、中新药业等龙头中药现代化企业,结合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培训、远程诊疗及学术讨论等形式,对接国内外技术及产能合作机会。

    经开区将推动化学药高质量发展,鼓励引导化学药生产企业转型升级,生产高附加值、高质量、环保、低风险的化学药。鼓励企业围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病毒感染等病种,研发创新药物,并探讨通过“License-in”等方式引入国外创新药物的国内上市申请、销售及产业化项目。提高仿制药质量水平,在高端仿制药领域形成突破。经开区将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推动中药现代化,做大做强传统中药品牌。将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中药生产相结合,发展现代中药纯化技术,推广质量控制、自动化和在线检测等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依托传统老字号和中药优势企业的品牌建设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企业和特色品牌。经开区将结合工生所、药研院等技术平台,提升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研发和服务功能,争取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生物技术药中国创新中心,融入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体系。通过疾病数据中心等途径,利用药物经济学和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吸引国外新药在国内加速上市审批,同时完善核心技术、支撑条件、质量控制、患者准入、应用评价等关键环节,加快培育临床研究体系。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3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