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时报2024年1月8日(第01版)报道:
编者按
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后,新区各级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着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扎实开展,努力为建设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从今天开始,本报陆续刊发部分单位落实会议精神的文章,供学习参考。
筑牢思想根基 凝聚奋进共识
为天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 天津经开区党委
天津经开区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七个着力”重要要求,坚决扛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筑牢思想理论“主阵地”
认真落实“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重要要求,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邀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冯俊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题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讲座,天津经开区中层以上干部200余人参加,进一步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用好“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泰达讲堂等各有侧重又相互贯通的学习体系,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依托,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题实践基地,围绕理论与实践互动创新,总结经验做法、推出典型案例,示范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是深挖区域禀赋,培育城市文化“标志区”
紧紧依托滨城核心区定位,围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目标,充分发掘爱国、工业、海洋、创新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文化亮点,以天津茱莉亚学院、美丽滨城·会客厅为重点,高水平推进沿海河景观带建设,加速推进塘沽南站、时尚广场等城市更新项目,推出一批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体验性的工业游精品线路,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区域文化软环境,推动耀华中学滨海分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泰达岳阳道小学加快建设,组织开展灯光秀、音乐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谱写滨城泰达人文之美。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长效管理、常态推进的文明城区建设新格局,创新“泰友爱”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壮大文明群体,助力美丽“滨城”建设。
三是传承泰达精神,打造开发开放“新高地”
以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成立40周年为契机,精心策划新闻宣传,组织开展纪念活动,传承好“开放、开拓、励精图大业,求新、求实、众志建新城”的泰达精神,继承“闯”的血脉,敢“破”敢“立”,以“敢为人先”的锐气,蹚开新时代经开区建设发展新路子,营造团结奋进浓厚氛围,增强干事创业精神动力。凝聚起“在泰达、爱泰达、为泰达”的思想共识,以思想汇聚力量,以精神彰显担当,锚定现代化泰达建设总目标,团结拼搏,接续奋斗,努力打造党建引领的“红色泰达”、投资沃土的“金色泰达”、生态文明的“绿色泰达”、开放创新的“蓝色泰达”、宜居宜业的“多彩泰达”,奏响建设“绚丽泰达”的时代强音。
聚力文化强区建设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 区文旅局党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近年来,滨海新区在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先后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书香城市”、全国“群星奖”等荣誉。下一步,全区文旅战线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深入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在落实文化强区战略部署上当尖兵、打头阵、建新功。
一、 在深化产业融合上下功夫
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新业态,推进业态提质升级,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提升“北方海洋文旅目的地”美誉度和知名度。加强文创区建设。推动生态城、智慧山、汉沽盐场等目的地打造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拓展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积极推动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国家海洋博物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持续打造向海乐活节,拓展滨城四季游消费品牌,促进文旅消费,实现人气和财气双提升。整合“爱国、工业、海洋、创新”四种文化体验代表性点位,推出彰显滨海文化主题的精品游览线路。
二、 在深化资源融合上下功夫
在有效保护各类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开发,促进滨海新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努力打造海河下游文化新秀带,积极推进塘沽火车站旧址、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天津茱莉亚学院、海河外滩公园等现代文明景观相融合,打造成为“河海相亲”“古今交融”的城市名片。努力打造滨城文博新空间,建成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纪念馆,加快推进长芦海盐博物馆建设。发挥滨城各类博物馆的特色资源优势,让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努力打造非遗传承新舞台,深入挖掘整理滨城非遗资源,进一步丰富滨海少儿评剧节、汉沽飞镲节、大沽龙灯节等传承展示舞台的内涵,彰显滨城传统文化魅力。
三、 在深化科技融合上下功夫
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支撑文旅深度融合全方位创新发展。用好科技创新成果,优化传统业态,创新服务方式,创造科技型文旅消费新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强文创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等业态,推出云娱乐、云展览、云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文旅新场景。提升滨城文旅智慧平台水平,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推动文旅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四、 在深化品牌融合上下功夫
加强品牌引育,推出一批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文旅特色项目,不断增强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做足海的文章,依托滨海优势,加快打造世界海洋文明体验中心、国家海洋休闲运动中心、中国北方国际邮轮旅游中心。积极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中新天津生态城争创国家旅游度假区、智慧山那山街区争创国家旅游休闲街区。深化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国十强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滨城特色康养游。依托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和工业资源优势,做强工业旅游。推出文商旅融合的夜经济活动,创成一批国家级文旅夜经济消费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