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津滨网报道:
津滨网讯(记者 简讯 摄影报道)夏至已来,蝉鸣渐起。日前,生态城中新友好图书馆联合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市救援医学学会、天津经开区蓝天救援队走进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小学一部,开展以“传承夏至智慧,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科普活动,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交融的科普盛宴。
活动以“夏至文化与自然规律”为主线,从历史、自然、习俗等多个维度展开,带领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碰撞出的绚丽火花。在“夏至知识科普”环节,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天津经开区蓝天救援队志愿者张玉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生动呈现了夏至的起源、气候特点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借助视频和图片,青少年们直观地了解到夏至期间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天文现象,以及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壮丽景象,深刻体会到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
在“夏至习俗解读”环节,张玉深入介绍了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夏至面等传统习俗,并结合农谚“夏至不过不热”,阐释了夏至与夏季气候的紧密关联。青少年们认识到,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传统形式,更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健康的关注。互动提问环节中,孩子们踊跃分享家乡的夏至习俗,现场气氛热烈,进一步加深了对夏至节气的感性认知。
“夏至时节,青少年户外活动增多,一定要注意防止运动时失温、脱水及肌肉拉伤……”张玉还结合所学的生物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动作,为孩子们科普夏季户外运动安全隐患及急救常识,并融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元素,让安全科普更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专业救援知识的普及,既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也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起“生命至上”的理念。
创意手工体验环节将艺术与文化完美结合。孩子们利用超轻粘土和水彩笔制作“夏至清凉”立体节气画,生动描绘出荷塘月色、蝉鸣树梢等夏至时节的自然景象。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不仅领略到夏至的自然之美,也理解了夏至的农事文化与劳动之美,实现了文化传承与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
生态城中新友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高校与文化机构深度合作的成果。通过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的对话平台,助力大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成长,激发他们探索自然、传承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