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经开区档案(图书)馆主动对接区域重点企业,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下简称经开国投公司)开展“三送”专项服务,通过采用“政策宣贯+资源对接+专业指导”的立体化服务模式,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动能,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海量数字资源支撑。
政策赋能:法规解读夯实档案管理基础
在服务活动现场,经开区档案(图书)馆专业团队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条例进行了深入解读,全面分析了国有企业在档案收集、整理、信息化建设和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法定职责,为经开国投公司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经开区档案(图书)馆负责人强调,国有企业档案作为重要资产和决策依据,其规范化管理不仅是法律规定的硬性要求,更是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经开国投公司负责人在交流中详细介绍了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既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又交流了面临的挑战与困惑。他表示,通过此次专业解读,不仅厘清了档案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点,更获得了具有实操性的解决方案,对完善企业档案全流程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资源对接:数字资源平台助力企业决策升级
经开区档案(图书)馆此次重点推介的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板块。在公共普惠服务方面,经开区档案(图书)馆开放了政策法规库和行业标准全文数据库等基础资源;科技创新板块则提供了专利分析工具和技术报告库等专业支持;针对决策需求,特别整合了宏观经济数据和产业研究报告等深度资料。为满足经开国投公司的特定信息需求,经开区档案(图书)馆经过深入调研,为其匹配了精准的数字资源解决方案。基于这一合作基础,双方就利用泰达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开展产业调查研究,提升资本招商项目研判水平达成合作意向。
基层深耕:精准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经开区档案(图书)馆专业团队创新推出“三步走”服务模式,为经开国投公司量身定制全流程档案管理支持方案。团队首先聚焦法规落地实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深入解读《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核心条款,强化档案作为企业核心管理资源的凭证作用,并协助建立“源头控制+岗位责任制”双轨机制,确保文件材料应收尽收。在此基础上,团队着力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指导将电子档案管理纳入整体信息化规划,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切实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团队还协助企业动态优化《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及时将新业务、新领域形成的文件纳入归档体系,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创新发展同步推进。
此次服务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天津经开区档案(图书)馆与经开国投公司之间的交流沟通,也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经开区档案(图书)馆将持续为区域企业提供人员培训、资源对接等服务,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为经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