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其他信息

“火箭心”首位临床患者迎来“新生五周年”

发布日期:2025-09-24 09:02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
字号: |

心力衰竭是当前呈快速增长趋势的心脏疾病,是诸多类型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终末期心衰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泰心医院),一项改写终末期心衰患者命运的医疗创新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纯国产人工心脏“火箭心”,已让众多心衰患者重获新生。日前,首位接受“火箭心”植入的临床患者马先生迎来了他术后健康存活的第五个“新生年”,标志着这一创新医疗成果已成功助力患者实现长期高质量生存。

1.png

从“生死边缘”到“重获新生”,“火箭心”改写人生

2020年,时年63岁的马先生已被心衰困扰了10年。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衰将他逼到生命边缘。“饭吃不下、觉一宿宿睡不着,天天死去活来。”回忆起术前的日子,马先生依然心有余悸,“别说散步,连下楼都成了奢望。”在几近绝望时,由泰心医院联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的“火箭心”启动了临床试验。这枚融航天技术与医疗技术于一体的人工心脏,为他点燃了希望之火。

2.jpg

2020年9月15日,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带领团队全面研判病情后,成功为马先生植入“火箭心”。这一天,马先生成为我国首位“火箭心”临床试验患者。他将这一天视为自己的“新生日”。

微信图片_2025-09-24_090518_040.jpg

五年过去,马先生的生活彻底“重启”。如今,他能到菜市场挑选新鲜食材,为家人烹饪家常菜肴;能约老友打台球,或骑着电瓶车去河边钓鱼;闲暇时还能和家人一起爬山,甚至跨省旅游。这些对普通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活动,对他而言却曾是不可企及的奢望。“现在身体相当好,生活也非常自由,只要想去,山南海北都能去看看。”马先生笑着说。

在第五个“新生日”到来之际,“火箭心”医工团队专程上门探望,为他送上了祝福的鲜花,还细致地为马先生检查了人工心脏体外装置的运行状态,用专业守护延续这来之不易的“新生”。

从“技术并跑”到“国际领跑”,持续拓展生命希望

4.png

马先生的重生并非偶然的幸运,而是“火箭心”技术实力的鲜活印证。截至目前,泰心医院已完成82例“火箭心”植入手术。作为国内首家心室辅助装置技术应用培训基地领衔专家,刘晓程还奔赴全国16个省的25家医院,现场指导开展手术百余例。这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箭心”正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拯救越来越多心衰患者的生命。

5.jpg

更令人振奋的是,泰心医院医工团队并未止步于此。第二代“火箭心”实现了从180克到75克的重量跨越,采用无传感自动磁浮技术,溶血指数低至NIH0.00088mg/dL,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技术能满足儿童到成人的全生命周期全流量辅助需求,并可专用于迄今尚无产品的右心辅助领域。目前,第二代“火箭心”已通过中检院检测,即将启动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

未来,新一代“火箭心”有望填补全球小儿无法植入人工心脏的空白,推动我国在人工心脏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泰心医院将继续深耕医疗创新,让更多科技成果惠及临床,以优质的技术与服务守护百姓健康,让“健康中国”的愿景照进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