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天津市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滨海新区)在天津经开区正式揭牌成立。
该中心由天津市教委与滨海新区共同建设,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津药联合院)为核心载体,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机制创新,着力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推动技术熟化和成果转化,是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举措。

揭牌仪式上,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与赛欧恒康,全和诚公司与天津大学结晶中心,津药联合院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与天化生物三组校企代表现场签约达成合作,标志着平台在推动产学研融合方面初见成效。

活动期间同步举办了千团千企校企融合对接会。对接会上,高校与企业双向发布需求,金融机构与市科技局现场解读扶持政策,泰达产业发展集团展示生物技术创新园产业生态规划,进一步推动区域多维度、全链条的生物医药服务体系构建,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高校作为创新成果的重要“策源地”,其创新成果常因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中试平台与资金而“沉睡”实验室。津药联合院党委书记刘道刚表示,作为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津药联合院针对成果转化中的“堵点”“痛点”,构建了覆盖科研成果转化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可有效衔接“实验室成果”到“产品化”的关键环节;“孵化+投资”专有模式通过联动金融机构为项目提供全成长周期资金支持;依托滨海新区产业资源,高效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搭建校企精准对接的桥梁。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指出,依托滨海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显著的区位优势和成熟的平台条件,天津以滨海新区为创新主体、津药联合院为核心载体,布局建设天津市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打造集展示、服务、孵化、引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该平台将开展共性技术研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孵化等服务,构建“原创成果—概念验证—中试试验—规模生产”全链条技术转移模式,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前沿技术转移转化高地。
近年来,天津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将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作为赋能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滨海新区重点发展产业,已纳入天津市“1+3+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滨海新区“8+8+8”产业布局,目前发展态势良好。
未来,天津经开区将借助天津市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滨海新区)平台优势,发挥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推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进一步促进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