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加速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跨越,推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加速跑”……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高校一体推进学查改,求真务实、动真碰硬,引导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激活科技研发新活力
“我校自主研发的天然胶原蛋白多维高值化开发技术,紧贴市场需求,实现从畜禽副产物到医美级胶原蛋白的高效转化。在转化落地后,有望使行业原料成本降低30%,生产更多物美价廉的好产品……”日前,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Bestown 创梦空间”一场特殊的产业成果发布会上,6项备受瞩目、突破大健康行业瓶颈的成果集中发布。发布主体是来自天津科技大学的高校科研团队。该校与3家企业或机构现场签约,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力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实现产业落地。
众所周知,让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殊为不易。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天津科技大学党委以“转作风、提效能、促转化”为目标,聚焦教师反映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主动搭建政、校、研、企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着力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的壁垒,为科研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力。学校通过前沿成果发布、政策精准解读、校企签约落地等环节,提供科研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切实破解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难题。
近几个月,天津科技大学举办了4场类似的产业成果发布活动,学校还带着科研团队深入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发布专利成果200余项,签订技术转让、许可合同30余项,合同经费近5000万元。学习教育带来的作风转变,让成果转化之路更加顺畅,迅速点燃学校各技术研发团队攻坚克难的热情。“学校主动为我们搭建与企业对接的桥梁,让研发成果能更快、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百姓,推动相关行业的科技快速发展。”该校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王稳航教授说。
作风转变带来了校园创新活力的集中迸发。为支持院校教师与学生创业,该校设立了独立技术转移中心,并建设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完成3万平方米载体空间建设,目前已入驻企业200余家,孵化企业120家,产值达3亿元,转化科技成果百余项。该校党委书记白海力说:“我们将持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以更高标准淬炼党性、以更严要求锤炼作风,始终坚守清正廉洁本色,为推动天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蓄势赋能。”
让作风建设“沉下去”助力乡村振兴“实起来”
就在上个月,甘肃省舟曲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里多了几位天津教师的身影。作为护理类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利用暑期组织专家团队赴甘,开展国家级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现场实践……接地气、重实效的授课形式,让当地教师受益匪浅。此次培训结束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还将持续跟踪并线上指导参训教师的教学设计等,切实增强训后成效。
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立足卫生职业教育特色,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教育帮扶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在跨越山海的协作中书写务实答卷。该校校长张彦文介绍,不仅是甘肃舟曲,学校援藏教师还在雪域高原克服重重困难,与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医护部教师携手完成6门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开发,覆盖学生学习、行业培训及社会继续教育全场景。同时,创新推出“一对一”培养计划,与藏族教师签订责任书,从教学资源供给到课堂组织指导,再到科研能力培育,全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职教队伍”,让“生命之花”绽放于高原之上。
为携手更多中西部同类院校共同发展,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依托职业院校卫生健康协作体等合作性组织,形成多个品牌合作项目,其中的全国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每年整合优质资源服务于基层卫生工作者,参训者近半数为乡村医生,覆盖全国所有省份。今年学校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增加儿童保健服务、精神卫生服务等内容,将于9月联合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10余所院校,举办第四届全国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预计培训学员将超过2024年的2.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