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天津新闻

2025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活动点燃双城“智驱”新引擎
44个项目落子 协议投资超百亿元

发布日期:2025-09-24 09:25 来源:天津政务网
字号: |

金秋九月,京津双城又一次如约相聚。9月23日,以“京津同城·智驱未来”为主题的2025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活动在我市宝坻区举行。来自京津两市有关单位、企业和产业园区、协会组织、金融机构以及中央驻津科研院所、部分在津央企机构、两市域外单位等的500余人齐聚于此,带着项目签约的务实期待、系统信息技术分享的前沿思考、园区推介的诚挚热情,共同勾勒京津同城化发展的崭新图景。

现场处处是“协同密码”

步入活动会场,协同发展的活力扑面而来——京津两市近400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这已是第4届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活动,现场处处是“协同密码”。从企业分享的实战经验到合作成果的集中发布,每一个环节都紧扣“协同”二字。依托活动平台,越来越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北京的创新基因与天津的产业优势真正“拧成一股绳”,源源不断转化为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京津两市不断加强协同联动,特别是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建立起常态化产业对接交流机制。今年的洽谈活动更加突出优势产业、未来产业,活动设计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合作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协同办)协同政策处处长王昊表示。

2023年以来,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活动不断升级,从最初搭建政企沟通与产业协作专业化平台,到围绕各阶段重点任务和协同发展需求精细化开展活动,先后针对共建产业生态圈、共促新质生产力等主题,促成了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环保、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的一批合作项目。

“今年活动就是要让‘握手’更务实、更高效。同城主题更深化,重点宣传推介京津合作共建园区,联合发布招商信息和技术需求清单;智能驱动更聚焦,围绕数智化技术应用、生态型新质生产力空间打造等进行交流分享,以未来产业为导向设立一批科创平台和服务机构。”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市协同办)协同二处处长牛少坤表示。

活动中,“智”味十足的分享频频引发共鸣。北京纳通科技集团负责人以实际案例讲述AI(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深度重塑工业生产全流程,一句“智能制造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也是中国应对全球产业竞争、实现经济结构升级的核心路径”的论断引得台下参会者频频点头。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聚焦“生态循环型新质生产力空间”,从产、训、赛、研全链条布局展开分享,为探索产业深度融合路径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样本。

会场外,机器人“天工行者”惊艳亮相——它迈着稳健步伐,站立、转身、奔跑等动作一气呵成,引来不少参会嘉宾驻足拍照。

此外,天津银行发布的“京津冀产业交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集成建设成果,北京工业大学发布的山河湾谷创新区科研成果,从资金链保障、创新链供给两端发力,推动跨区域产业高效对接。天津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协会发布的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产业协同应用场景清单,进一步推动科创资源与产业要素精准匹配、高效联动。

44个项目锚定“智驱未来”

此次活动中,一批创新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现场揭牌,为京津协同再添“新支点”。

当两市领导共同为“天开高教科创园宝坻园”揭牌,当“机械工业产品结构强度检测评定中心”“京津冀创新成果转化对接工作站”“北京化工大学武清产学研基地”等牌匾红绸落下,台下一次次掌声雷动。

京津合作示范区、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三个重点园区的现场推介,用翔实的政策、完善的配套,释放出两市持续深化京津同城化发展的强烈信号,向在座企业抛出了“橄榄枝”。

签约环节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44个合作项目、超100亿元协议投资额,从大数据研发中心到飞行器生产基地,从数字产品护照系统研发到汽车智能系统检测,每一个项目都紧扣“智驱未来”的主题,为京津产业融合注入新活力。

在产业发展领域,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科华创(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低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深谋飞行器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大数据研发中心、飞行器生产等项目建设,共同推动“智驱”发展。

在科技创新领域,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一数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津北数字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圜晖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区域研发中心、数字产品护照系统研发等项目建设,深化“京津研发、区域转化”格局。

在服务配套领域,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智锂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宝通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与北京金瑞亿通汽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推进智锂物联换电站设备生产基地、汽车智能系统检测等项目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业检测检验服务环节。

在园区共建领域,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与中关村医疗器械园、宝坻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海丰宝物流公司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中关村天津医疗产业创新基地、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优质载体空间。

“我们计划投资7500万元,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建设区域研发中心和综合实验产线,未来与园区高校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共建实验室等方面展开合作。”北京一数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研发中心负责人庞锐的话语里满是期待。

作为由海尔集团科研孵化的企业,北京一数科技在新型虚拟显示与交互技术领域稳居国内领先地位。“天津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接下来我们将聚焦智能光学、虚拟显示领域,在天津开展新产品研发设计,把技术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强大力量。”庞锐说。

北京金瑞亿通汽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智能网联汽车的实验检测技术开发和车辆性能实验检测研究与评价的科技企业。公司董事长李永胜看中了天津在汽车产业配套测试场景上的“先天优势”。

“这次签约的汽车智能系统检测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前期我们已经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组建了智能驾驶测试专家团队,对接了很多意向厂商,接下来将在宝坻区2公里测试道路上完成各项搭建工作,尽快开展测试服务,为京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李永胜说。

让“双城记”越唱越响

活动当日下午,参会代表步履不停,一场场务实高效的交流同步展开。

部分参会代表赶赴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开展实地调研,大家围绕技术应用、行业前景不断提问交流,近距离感受产业活力;与此同时,央企国企对接、京津科技成果对接、生物医药产业对接三场平行活动火热举行,代表们展开热烈讨论,前沿行业观点不断碰撞,达成一系列合作意愿。从企业一线的沉浸体验,到专场对接的精准洽谈,协同发展的种子在这样深度互动中悄然扎根、蓄力生长。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将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活动品牌做实、做精、做强,持续巩固历次活动取得的成效,充分发挥发布成果的价值,搭建起常态化、长效化、品牌化的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标志性、市场化的合作项目落地,共同唱好、唱响新时代京津‘双城记’。”牛少坤说。

当城市渐渐染上暮色,活动现场的热度仍未褪去。那些签下的协议、交换的名片、达成的共识,正成为推动京津同城化的新动力,在金秋的大地上,书写着“智驱未来”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