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部门直通车

经开区首个知识产权“先使用后付费” 京津合作案例落地

发布日期:2025-06-27 09:28 来源: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号: |

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以推动新质生产力为工作抓手,积极解决企业在专利转化和技术创新领域的难点,搭建校企技术合作、专利转化的桥梁。近日,天津滨创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关于“无位置传感器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自动启动及引导系统” 专利实施许可已进入公示期,这是我区首次以专利“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达成的转化意向,也是首次以专利转化、合作为主题的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实践探索。

一直以来,科技企业和高校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供需不匹配关系,制约了企业购买高校专利的热情和信心,面对前沿专利技术,企业需要花时间进行市场分析、投资分析、风险分析,也增加了研发不确定性。“先使用后付费”的专利转化模式,可以让企业先试用专利技术,确认其效果和价值后再决定是否购买,避免前期专利许可费投入或专利产业化效果不佳而造成的损失‌,同时也有助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成果更快地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天津滨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深耕新能源、环保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各项专利十余件,今年企业更是在碳中和技术开发和多用途新能源设备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在了解企业研发需求后,市场局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取得联系,协助企业寻找合适专利,最后通过技术对接和专利论证,企业与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研发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降低企业前期成本投入,市场局通过强化与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人保合作,加强了可信评估和风险补偿环节,形成了专业评估+二次公示+金融保障路径,推动校企采取“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开展技术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专利许可机制,在精准对接校企供需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研发转化的试错机会。

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纵深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形成长效机制的通知》,明确鼓励 “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支持高校院所采用“零门槛费+后期分成”等合作方式强化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本次校企合作也是经开区市场局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赋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尝试。下一步,经开区市场局将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优化和完善专利交易评估模式,协助高校盘活存量专利,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研发生产中。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和各类市场化服务机构的叠加作用,强化金融服务支撑,集成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基金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资源,为专利产业化提供全链条多元化的技术支撑。结合此次落地的案例,经开区市场局还将全力拓展北京高校在津技术转化应用模式,加快解决中小企业专利技术获取难、任务难等问题,让更多中小企业高效低成本使用先进专利技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