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经开区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打造就业友好型园区,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障高质量发展,坚持“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一季度新就业超1万人,占新区超三分之一,实现就业工作“开门红”。
企业的需求就是工作发力的方向,春节后是企业的招工旺季,经开区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依托猎聘网与智联招聘合作搭建“泰达引才空间站”线上招聘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网络主题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实时在线招聘环境以及精准岗位匹配等服务。线下依托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公共招聘平台,自主举办招聘会,组织企业赴高校、劳务输出地参加招聘会揽才,积极拓宽人才合作渠道。一季度,服务覆盖企业350余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300个,线上线下应聘累计达4万人次。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应届高校毕业生是经开区特别渴望的青年人才,博士后人才是青年人才中的塔尖人才,经开区积极满足企业对优质青年人才引进需求,深入落实“智汇泰达”“卓越泰达”专项行动。一季度,大力发展就业见习基地,新增就业见习基地11家,累计备案见习基地达103家,约占滨海新区见习基地总量的四分之一。通过引才关口前置及“海河英才”和滨城落户引才计划,累计引进中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一季度新增天津正标津达线缆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累计增至103家。
一季度,经开区就业数量稳中有增,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其中绿色石化、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就业的新增长点。从一季度新增就业人员结构特点来看,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1.6%,首次来经开区就业人数占一季度新就业人数的40%。新质生产力企业正不断为区域提供更多高薪、高学历就业岗位。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产业。为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侧改革,培育壮大市场化就业和人才服务力量,经开区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园功能升级。一季度,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滨城园区)新增5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累计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87家,办公人员近2000人,年营收额超50亿元,税收达3亿元,汇聚猎聘、中智、锐仕方达等国外知名人力资源企业,涵盖外包、猎头、咨询、背调、招聘、法律等多种服务业态,依托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滨城园区)链接集聚各类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要素资源,为企业引人才、保用工、促就业注入强劲动能。
为有效服务灵活就业群体,引育国际公认新兴人才群体,整合区域资源吸引数字人才,涵养多层次人才发展生态。一季度,经开区率先成立了北方首个数字游民国际人才港,活动现场发布了“1+3+N+X”的整体布局规划,以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滨城园区)暨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为一个核心;以现代服务业区(MSD)、“于响”片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三个支点,服务滨城全域,辐射京津冀;协同N个数字游民载体,面向X个未来产业,链接全球,打造集人才引育、产业孵化、跨境协作、产研融合于一体的国际数字游民生态圈,力争“十五五”期间集聚超千名数字人才,孵化百家数字经济企业,形成亿级数字产业集群。
高质量充分就业离不开高水平公共就业服务,也离不开和谐劳动用工环境。一季度,为解决好企业职工“急难愁盼”问题,经开区持续推动就业“无感化”服务,扎实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整合升级求职招聘、事项办理、劳动维权、人事档案等全链条就业服务职能,一体化入驻政务服务大厅,联通就业、社保、档案、维权信息,让企业和职工“一窗办、网上办、掌上办”。一季度,公共就业服务窗口扎实落实人社快办行动,业务经办量12552件,网上办结率96%,当日办结率80%,次日办结率100%,服务满意率100%。
为营造良好的企业用工和人才就业环境,经开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人社、工会、法援资源,全力推动“劳动普法大讲堂”进园区、进企业10次,帮助企业规范用工行为。一季度,经开区获批7个工伤预防申报项目,预计开展工伤预防培训1800余课时,培训超5800人次,项目数量及规模均在全市位列前茅,为减少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营造安全、安心、安稳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