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医产研融 协创赋能”天津经开区创新成果系列对接会医药大健康产业京津冀专场活动在天津经开区举行。
作为今年来经开区医药健康板块规模最大的专项产业需求对接会,汇聚了京津冀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及行业专家共150余人,会上多家企业发布项目需求,重点高校院所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发布最新创新成果,经开区同步揭晓生物医药领域“揭榜挂帅”促创新行动规划,并“张榜”萤火联盟会员招募信息,为京津冀医药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搭建起资源互通的“快速路”。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杨林表示,近年来,天津经开区创新动能显著增强,创新主体量质提升,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为更好健全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增强市场化引聚科创要素能力,谋划成立“萤火”联盟、策划开展“萤火计划”系列活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新路径。未来,经开区将在增强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贯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增强场景应用牵引作用以及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桥梁纽带”等方面发挥更好作用。
北京海归科协秘书长王赟婧以《聚力赋能京津冀生物医药科创企业出海》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以海归人才为纽带,整合三地创新资源,打造“技术—资本—产业”联动的国际化产业集群,推动京津冀生物医药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度协作,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作为活动的重磅环节之一,多家高校院所对各自最新研发成果进行了首发。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现场推出概念验证平台,该平台将对技术的可行性和商业潜在价值进行评估,从而精准匹配各类资源要素帮助孵化项目发展壮大。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发布“超声云医培训与智诊平台”与“3D打印定制足辅具”;河北师范大学聚焦干细胞医美技术,已建成GMP中试生产线并获国际专利;天津科技大学发布了宠物脂肪源干细胞提取技术,将细胞活性保持率提升至95%,已与京津冀10余家宠物医院开展临床合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所研究员刘天军表示,团队此次首发了新一代水溶性光敏剂LD4,这种光敏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抗菌且不产生耐药性的特性,对超级细菌及真菌、结核菌等均有杀灭作用,适应症覆盖创伤烧伤、糖尿病足等疾病。“目前,光敏剂LD4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此次发布也是希望借助平台的渠道优势,能够精确锁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品面市,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药物产品。”刘天军说。
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产学研用高效、深度融合,活动采用需求现场对接的方式,博蕴生物发布“工业色谱4.0产业化项目”,推动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智能化;津药药业公开技术需求,寻求在氨基酸与激素领域的产业协同突破;皑高森德总经理陈宇行展示全球首款皮肤成分无创定量检测设备,其高光谱算法获9项国家专利,填补临床定量检测空白。
津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与技术部部长任茂宾认为,此次对接会最大的亮点在于专业,需求和技术都是“明牌展示”。“与其他对接会不同,这次的对接会企业和科研机构都是在技术与专业层面的面对面沟通,能够讲出真东西真需求,一拍即合的话现场就能把握,这才是最有效率的对接会。”任茂宾说。
活动中,迈德微创和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了创新成果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全流程经验,为与会企业提供了从技术转化到市场拓展的实践参考。
为破解“技术找不到需求、需求等不到技术”的双向困境,有效促进精准对接,实现从成果到产能的高效转化,经开区在此次活动中正式发起生物医药“揭榜挂帅”行动,以需求为导向撬动产学研协同攻关,并启动萤火联盟2025年会员招募,通过系列配套政策礼包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天津经开区医药健康局正式启动生物医药领域“揭榜挂帅”促创新行动。此次揭榜的方向聚焦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方向,重点包括核酸药物技术、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学及中药创新四大领域,根据规划将支持共8-10个项目,入围项目将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
萤火联盟旨在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转化平台,整合资源,梳理企业实际需求,为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及科技服务机构之间搭建沟通合作桥梁,此次现场招募会员也得到诸多企业关注。“与会企业的认可让我们推行后续的计划有了十足的底气。未来,天津经开区将秉持‘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促进转化、共赢发展’的宗旨,依托政策引导与平台搭建,多部门协调联动助力创新要素进一步精准集聚融合,做到挖掘一批优质资源,推出一批成果活动,形成一批典型案例,推动成果与场景深度匹配,形成多维度的可复制、可推广典型示范案例,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注入持续动能。”天津经开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