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泰达新闻

央视纪录片《创新的征途》走进泰达企业云圣智能

发布日期:2025-08-12 13:56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
字号: |

8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播出纪录片《创新的征途》第二集《自由飞翔》,走进天津经开区企业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圣智能),探寻其为低空经济发展探索样本路径的实践。

没有遥控器的指令,没有预设好的航线,一架无人机正独自面对一片密林困境,它必须在瞬息万变的枝丫间实时计算出一条生路。这一次,无人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大脑”。

11.jpg

研制出这架无人机的人,是云圣智能创始人陈方平,而他之所以要造这样的无人机,源于一段特殊的经历。

“我花了三个月,跟着电力巡检员跋山涉水去巡检。”陈方平回忆道,“那种艰苦难以想象。哪怕对面小山头上的输电线路近在眼前,要跨过中间的沟壑可能要花半天的时间。那我就特别希望这些巡检员们能够坐在指挥中心敲打几次键盘,我们的无人机就可以自主化地对输电线路进行精细化的巡检和检测。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个彻底无人化的无人机。”

传统无人机无法应对自然环境里那些动态变化的细节。陈方平清楚,要让无人机征服树林,必须先让它学会“思考”。“我们要把我们的无人机的学习力给构建出来,就让它能学得会东西。”他说。

无人机学习力的构建核心在于培养它的感知、认知、执行逻辑。为此,陈方平用一根根形态各异的桩柱打造了一个模拟树林的训练场。

22.jpg

“这个场景叫梅花桩,是无人机练习穿梭、绕障、感知和自动驾驶的基础环境。”在这里,无人机慢慢学会了感知障碍、绕行、换道。然而柱状是静态的,标准的,而自然的树枝却细腻又无常,实验室的成功距离真实使用场景还相差很远。

“事实上,大自然的环境错综复杂,不可能穷举。”陈方平坦言,“可能这会儿要穿小树林,下一秒就要在高压电网间穿梭。”

难道每一次挑战都要实地试错?这个难题曾让他困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当时困扰了我们很久,基本上每天只睡2到3个小时,那个时候挨着一根墙上的柱子就能够睡着。”

当物理世界成了瓶颈,数字世界就成了出口,陈方平将目光投向了虚拟世界的无限可能。在算法构筑的实验室里,大自然被完美复刻。

33.jpg

“这是我们的机器训练机器平台。”他在屏幕前演示着,“你看,我现在就是让它在这个树枝的这个密林中在穿梭。比如说我让它像这样撞树了,它干了一件坏事,我批评了它一下,那么它以后对这样的一个事件它就会产生一个排斥力,它就绕开了。”

陈方平的团队,开始专注于训练无人机,掌握躲避树枝的能力。“你需要让它长坡厚雪地积淀,然后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突破的基点那一刻到来的时候,它突然就厉害了。”

数周高强度训练后,陈方平团队带着无人机回到真实的密林,真正的考验开始了。没有碰撞,只有精准计算,无人机终于征服了这片树林,完成了自主绕障的挑战。

44.jpg

但陈方平并未止步,他将更多的自然场景添加进来,用算法模拟,以自然选择赋予无人机自我进化的能力。海量数据存储的虚拟地貌正被无人机大脑高速解析着。数百代的无人机在数字世界中生死竞速,最终淬炼出一个近乎全能的终极形态。人类历经数千年累计的知识体系,在未来,人工智能或许只需要几天就能掌握。陈方平的无人机如今已深入密林大坝与高压电网等人类很难到达的危险地带,成为会飞的空中巡检员。

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云圣智能是一家以“低空+人工智能”为核心,以四维全息实景地图、工业无人机、全自动机场、地面机器人、物联网云平台为载体,融合多元传感器,为行业级用户提供“机、网、云”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为电力、新能源、消防应急、城市治理、林业、智慧文旅等领域提供天地联动四维智慧全息操作系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