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泰达新闻

《天津新闻》关注 | 天津经开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结硕果

发布日期:2025-10-29 09:04 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经开区—泰达
字号: |

10月27日,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新闻》重点报道了位于天津经开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最新创新成果,以该实验室所研发的国内最大金属3D打印机为例,展现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围绕建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的定位,积极承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高效助力项目落地转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实践成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天津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承接平台,服务北京项目加快转化,合力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1.png

眼前这台高14米、重400吨的装备,是一台超大型金属3D打印机,能够将20米的钢板一体成型,主要用于油气平台、船舶等海洋装备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这台装备出自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共建的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李昀泽告诉记者,以前这台装备受限于空间,在北京只能做实验性质样机,研发制造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设备,需要两层楼高的空间和特殊承重的地面。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与天津经开区签订的合作协议,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合作,专门建设了14米举架(层高)的厂房,并且额外铺设数座承重桩,学院买设备、出人员,双方共建了实验室。近期,项目基本完成了增材设备中试。

2.png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京津双城坚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合力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就围绕建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的定位,积极寻求与北京高校和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加快落地转化。

3.png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全会还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都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和协同的两个本质属性紧密关联。下一步,园区将进一步推动构建跨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实现园区更高质量的发展。

4.png

目前,项目正在与海洋船舶,海洋资源开发,铁路交通领域企业和研究所对接开展合作。最近项目团队准备注册企业,并正在进行50米级浮台产品研发工作,有望成为半潜式风力发电浮台的新型基础结构。这两天,园区项目服务专员正在帮着跑手续,并对接海事部门,进行用海申请,助力项目在四季度实现落地。

5.png

接下来,北京理工大学还计划把特种电机等新项目,陆续放到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进行协同研发,并就地产业化。同时,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还正在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对接,结合园区智能科技、生命科技等主导产业,吸引项目在园区落地转化。

6.jpg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今年四季度,我们将全面梳理协同重点项目的进展,做好‘十四五’的收官工作,提前做好‘十五五’的谋划布局,以京津冀科技创新软联通和产业连接硬联通为发展目标,推动产业向高、智、绿转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