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25第二届京津冀能源与化工创新发展论坛在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开幕。本次论坛以“数智驱动创新·能源与化工产业发展新未来——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南港行”为主题,会期两天,旨在汇聚行业智慧,推动区域能源与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论坛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能源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天津市化工学会、天开能源与化工材料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联合主办,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人才)联盟等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承办。350余位来自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在现场参会。


大会开幕式由天津师范大学校长巩金龙主持。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代表主办方天津大学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表示,天津大学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致力于以“数智驱动”赋能绿色化工新材料,打造校地企协同创新平台,助推京津冀能源化工产业升级,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天大力量。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实验室工作处处长汤桂兰在致辞中感谢各界对天津科技创新的支持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她表示,今年在天津举办的上合组织峰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及天津大学130周年校庆三件大事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并就未来工作提出三点建议,坚持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与化工材料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强化京津冀协同合作,凝聚创新合力;扩大论坛影响力,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她表示,市科技局将一如既往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推动区域科技成果不断创新。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常委、副主任杨林表示,本次论坛以“数智驱动创新”为主题,恰逢其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共谋行业新未来的重要举措。他强调,南港工业区是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成功入选“十四五”具有竞争力优势化工园区,正全力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随着南港科创中心的投用,多家研发平台与高新技术企业汇聚于此,并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为行业创新提供强劲动力。未来,天津经开区将以南港工业区为平台,为行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晔辉介绍了渤化集团的基本概况。他表示,“十五五”期间,渤化集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三大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构建高端化新发展格局;培育壮大新能源材料、电子化学品等新兴产业,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深化与高校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建协同开放的合作生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薛学通指出,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高地。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打破区域壁垒、推动资源整合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本次论坛的举办,正是深度响应国家战略、推动区域产业协同的务实之举。他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京津冀石化产业必将走出一条协同创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

中国化工学会科普团标部主任王建明指出,推动京津冀能源与化工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必然要求。面对当前行业在技术攻坚与产学研融合等方面存在的挑战,他提出三点建议,构建“战略同频、技术同源”的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绿能驱动、三链融合”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新能源+化工”深度耦合;健全“人才共育、机制共筑”的保障支撑体系,深化产教融合。

在论坛优秀案例颁奖环节,韩布兴院士和薛学通副秘书长共同为17个“2025京津冀能源与化工创新发展优秀案例”获奖代表颁奖,鼓励他们持续开展高质量学术交流并产出更多优秀成果。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李群生,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总经理王小军,国家管网集团储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立武,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汪怀远,中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景俊等20位来自行业及高校的嘉宾发表了精彩演讲,分享前沿见解与实践经验。
根据议程,11月1日论坛将召开“油气与能源转型”“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绿色智能化工创新发展”三个主题学术分论坛,预计呈现70余场专题学术报告。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京津冀乃至全国能源与化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和合作契机。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京津冀三地将进一步深化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共同塑造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能源与化工产业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