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建泉州闭幕。天津经开区12家科技企业携前沿创新成果亮相大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斩获2项铜奖、4项优胜奖的优异成绩。
大赛期间,天津经开区企业同步开展展示交流、人才招聘、项目路演等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充分展现出区域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的强劲实力。

本届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博创引领四十载 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设置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4个组别,分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7大赛道。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赛事,大赛共吸引海内外8006个博士后项目、3.6万人参赛,经选拔,1743个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
此次全国总决赛,经开区共有12个兼具技术创新性与产业应用价值的优质项目成功入围,项目涵盖新材料与石油化工、现代农业与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为支持参赛项目高水平发挥,天津经开区构建起覆盖全程护航、精细管理和资源赋能的“赛场后方服务网”,助力选手专注比赛,以硬核实力与暖心服务交出亮眼答卷。经过与全国各地顶尖博士后人才同台竞技、切磋交流,经开区参赛项目最终斩获2铜4优胜的优异成绩。

其中,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与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分别以新材料赛道创业组和创新组天津赛区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全国总决赛,首次在全国舞台上展示泰达绿色石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充分彰显了经开区在石油化工及新材料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作为世界一流的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目前,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已建成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区域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在同期举行的交流展示活动中,天津展区成为亮点窗口,经开区多项“硬核”科技成果在此集中亮相,吸引众多观众与企业代表驻足交流。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天兵一号”机器人,承载保持能力高达200公斤,臂部的高扭矩密度一体化关节可实现12公斤全伸展负载,并且配备全向轮组底盘和多功能手臂,在工业自动化、应急救援等领域应用广泛。企业公共事业部负责人杨茜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跟经开区人社局对接筹建博士后工作站。希望借助博创赛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加入团队,充实研发力量。”

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圣·宝莲尊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既呈现东方美学,又具备工业级品质。该系统可与工业无人机协同作业,融合多种传感器,实现电力、城市治理、智慧文旅等领域的全流程无人化自主巡检。云圣智能工作人员谭夏夏表示,天津经开区为企业的生产基地配建了专业的无人机测试场,解决了产品频繁测试的需求,有力支持了企业的研发生产。未来,企业将继续用好博士后工作站,深化产学研融合,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贡献。

此外,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示了长粒杂交粳稻“天隆优619”、紫香糯稻“津特6”以及金奖品种“隆平福稻·小站香1号”三大稻米品种,聚焦“让百姓吃得更好”的民生愿景,以科技助力高品质生活。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废弃PET塑料酶法再生产品、天津易鼎丰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国产化芯片的动力域控制器等成果同步在展会上亮相。这些成果全面展现了经开区在现代农业、新材料、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创新实力。

借助大赛顶尖博士后人才与前沿创新创业项目集聚的平台优势,经开区人社局联合招商部门组成招商团队,现场与北京、上海等地的5家高校背景企业及1家福建本地企业展开深入洽谈,详细推介经开区产业扶持政策、营商环境优势并发出考察投资邀约。此外,招商团还与参与大赛的近10个优质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了初步对接,在产业落地、基金投资等方面进行了互动交流,后续将持续跟进对接合作。
在人才招聘专区,天津经开区面向全国发布了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泰达医院、键凯科技等5个博士后工作站的岗位招聘需求,系统介绍了经开区博士后人才落户、科研支持、生活保障等政策,以诚意引才、以政策留才,吸引海内外优秀博士后人才扎根经开区,为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观察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窗口。下一步,天津经开区将持续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优化博士后培养机制,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更多博士、博士后的“金点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为区域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