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已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天津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部署要求,依托中国北方(泰达)一站式出海服务基地,构建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开展全球化产业布局,助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推动企业高质量出海,构建全面覆盖的服务网络至关重要。天津经开区以“海外扎根、国内支撑”为路径,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双轨网络”。国内方面,已在北京、上海、雄安、石家庄等13个城市设立运营中心,精准对接企业出海需求;海外方面,在“一带一路”沿线及欧美重点国家布局21个服务站,覆盖东南亚、中东、非洲、俄罗斯、美国等高频目的地,形成“1小时需求响应、24小时资源匹配、7天属地执行”的高效协同机制,真正实现“全球响应、本地服务”。
在服务体系方面,天津经开区创新推出“引航—启航—助航—护航—回航”五阶段全要素服务体系,梳理形成104项标准化服务事项,并聚焦法律合规、通关便利、跨境人才、海外建厂等8大领域推出专项产品,实现“多需求一窗办”,形成出海服务一件事。截至目前,已为一飞智控、梅花药业、利安隆等40余家企业提供“一企一案”定制化服务,累计开展咨询对接、业务办理500余次,助力企业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
“针对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需求,我们必须要围绕行业核心痛点提供精准服务。”天津经开区政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对于医药企业,核心聚焦药品海外注册审批、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际认证、跨境冷链物流合规等行业特需领域,而对于智能制造企业,则侧重海外工厂选址评估、工业标准对接、跨境技术专利布局等服务。以梅花药业为例,通过联动联盟内专业机构,协助其梳理马来西亚药品注册流程与合规要求,对接医药物流资源,并搭建当地经销网络,有力推动了企业快速打开海外市场。

依托日趋完善的服务网络,天津经开区正加速推进资源整合与平台升级,为打造区域出海品牌奠定坚实基础。围绕“资源聚合”这一核心,泰达构建起“政府引领、协会赋能、机构支撑、企业主导”的出海服务联盟。目前已整合中国国际商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国报关协会等60余家省级以上商协会、100余家专业机构,涵盖法律、财税、金融、物流等关键领域,为企业提供从市场调研、合规准入、跨境金融到风险防控的全要素服务支撑。
在服务载体方面,天津经开区以现有迎商中心、一站式出海服务基地、人力资源出口服务基地等为核心平台,升级迎商会客厅为国际迎商会客厅、多功能出海工作室,新拓展国际法务服务中心、国际商协会矩阵办事处、全球技术转移中心、上合组织交流中心等,打造泰达企业出海服务中枢、商务洽谈高地、国际合作窗口。
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天津经开区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举办14期出海服务沙龙,联合谷歌、亚马逊等国际互联网巨头举办品牌出海训练营、跨境电商培训,累计覆盖3000余人次。通过“中俄互联互通对接会”“中沙能源采购对接会”“使馆行、海外行”等高规格国际经贸活动,推动俄罗斯团结集团QFLP项目、沙特AMD公司特种设备采购项目等在经开区积极布局,初步形成“出海找泰达、投资来泰达”的品牌效应。
在人才支撑方面,经开区联动69个国际人才空间站,组建由协会专家、企业家和高校研究员构成的出海专家库,提供专业咨询与智力支持,已发布《中小企业出海乌兹别克斯坦指南》等4项研究成果;创新推出“全球出海合伙人”计划,依托海外企业主、国际留学生等具备“双文化背景+本地化资源”的关键人群,开展全球商机寻访、联合投标、人才招募与渠道共建,已成功助力执理科技对接印尼教育部采购资源并获取首笔海外订单,有效发挥链接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超级连接器”作用。

在服务网络不断完善、资源平台持续优化的基础上,天津经开区正将目光投向更高能级的载体建设,推动出海服务迈向系统化整合与体系化升级的新阶段。
“未来天津经开区将持续聚焦企业出海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升级泰达出海综合服务体系,系统构建‘一港、一岛、双轨、多点’的全新载体矩阵,推动‘跨境出海服务一件事’在全市复制推广。”经开区政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一港”即出海综合服务港,汇聚法律、财税、知识产权等高端资源,打造企业出海服务中枢;“一岛”指建设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出海生态岛”,推动产业链整体出海与协同创新;“双轨”继续深化国内与国际双轨运营,在海外与国内建立数十个综合服务站点;“多点”则形成覆盖更广的服务网络,建立“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赋能的泰达出海地图。
在此基础上,天津经开区将持续健全快速响应、精准对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加大涉外律所、跨境财税、顶级商协会等高端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国际协会矩阵”。通过常态化企业需求调研与精准对接机制,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出海痛点,提供更具针对性、前瞻性的“一企一策”定制化解决方案。
此外,天津经开区还将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出海,打造常态化、高水平的国际对接平台,全面塑造通道型、平台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的开放新优势,推动“天津制造”与国际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为中国式现代化天津实践注入持续动力。